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县域风采 > 建阳 > 正文

建阳崇雒乡:“鱼螺稻共生”生态种养入佳境

2020-06-10 18:15:4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俊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讯 微风轻拂,暖阳微醺,崇雒乡上社村“鱼螺稻共生”生态种养殖基地间,三五个农民分散在田间,成箱的母螺被均匀地撒入稻田U形沟中,落入田间的螺蛳或蜷缩着,或靠着田梗缓缓蠕动,田边绿油油的波斯菊和香根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摆。

崇雒乡地处闽北绿色生态区域,田园风光秀美,但发展要素匮乏,产业基础薄弱。为了加快经济发展、促进脱贫致富,崇雒乡运用绿色资源禀赋,创新打造300余亩“鱼螺稻共生”生态种养示范基地,促进了崇雒乡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发展的步伐。

共图“致富路”

“闷声发大财已经不适用于这个时代,构建紧密协作,采取‘积木式’创新发展,共赢的路才能走得更远!”

2016年4月,常年研究农业发展的叶国才,联合3户有丰富农业经验的农户,以“土地集聚、经验互通、资源共享、利益共分”的合作理念,投入资金167.7万元,注册成立了崇雒洛田里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

产业决定方向,思路决定出路。经过市场考察,利用多年来传统的水稻、鱼、螺种养殖经验,结合立体生态循环种养殖发展模式,合作社决定在种植水稻的基础上套养稻花鱼和田螺,打造“螺蛳松土、排泄物促水稻生长,水稻落花供鱼、螺捕食,鱼吃微生物净化水生环境、排泄物促进水稻生长”的三生循环生态链。

共引“技术流”

“纯天然、无污染、零化肥”是现代人对农产品品质提出的最新要求。

为契合市场给出的需求导向,提高基地现代化管理技术,2017年,福建农林大学农业生态研究所与崇雒乡洛田里农机专业合作社签订了《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协议》,将合作社“鱼螺稻共生”立体生态养殖基地设为“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实践基地”。

通过“农业课题实验+科研数据反馈”,福建农林大学农业生态研究所持续输入科研人员100余名,先后开展了再生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土壤微生物菌群变化、“氮”素利用率等多项课题试验,实验成果不仅是科研人员的论文数据,更成为了农业专家指导基地管理的实践数据。

在基地病虫害防治指导上,采取在基地周围引种波斯菊、香根草和安装太阳能捕虫灯等物理、生物防治方法,取代传统的化学防治,既降低了化学物质残留,更保护了绿色生态环境稳定。

“品种选择直接影响经济效益,以每年20余组课题实验数据为基础,市场反馈为导向,现在的‘鱼螺稻’品种可谓是百里挑一。”叶国才指着基地骄傲地说道。

水稻优选种植抗倒性强、易管理、市场接受度高,且口感香甜软糯的垦香优莉珍,鱼、螺优选本地适应性强、易管理、不易生病的中华圆田螺和肉质鲜嫩、口感好的河苞鲤。

为了改良土壤结构、培肥地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基地利用冬闲种植绿肥紫云英,不仅降低了农业成本,减少了化学污染,更有效提升了农产品品质、增加了农产品产量,实现了绿色环保和经济发展双赢的目标。

共创“新业态”

“土地流转困难、田块分散、销售精力有限是制约‘鱼螺稻共生’种养殖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瓶颈。”叶国才说,因地制宜推广“合作社+企业+农户”发展模式,实现规模化、专业化、产业现代化是合作社的发展目标。

2020年,在南平市农业农村局的大力支持下,引入福建省南平市润祥闽北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拟以“合作社包产+联社包销”模式,与崇雒洛田里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签订合同,达成长期战略合作,旨在解决优质大米销售难、小乡镇积聚人力、物力等发展要素难的问题。

“从前种植水稻年收益每亩3000元,现在发展‘鱼螺稻共生’种养殖产业,每亩收益可达6000元,年收益比从前翻了一倍。”按照“合作社包技术、包销+农户包产”的方式,目前合作社已吸引崇雒、黄坑、武夷山五夫等10余户农户发展“稻+鱼+螺”立体养殖130余亩。(洪倩)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