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蔗开镰收割 甜蜜事业获丰收
2019-12-09 17:43:58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
如今,百年蔗不仅仅是当地的特有产品,更是松溪的一张文化名片。它同松溪梅口古埠、湛卢山、九龙窑遗址及独特的民间工艺记忆一起形成松溪当地特有的文化,并通过产业和旅游的共同发展带动松溪县域经济的兴起。 |
嘉宾手持镰刀砍下百年蔗 东南网记者 陈艳 摄 东南网讯 (记者 陈艳)12月8日,松溪县郑墩镇万前村百年蔗基地举行开镰仪式。 人们品尝百年蔗的独特味道 东南网记者 陈艳 摄 开镰仪式中,蔗农们身着盛装,在锣鼓声中带着虔诚的敬意,拜谢百年蔗,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再获丰收。“开镰啦……”随着司仪洪亮的声音,参加活动的嘉宾手持特制的砍刀,走进母蔗园,开镰收割百年蔗。每位嘉宾割砍三根,并用红绸扎绑后,陈放案桌前。众人纷纷上前挑选,一品百年母蔗的独特滋味。 蔗农们身着盛装 东南网记者 陈艳 摄 松溪万前百年蔗是松溪县乃至全中国独一无二的物产资源,其基因密码至今未被破译。据了解,百年蔗耕植于清朝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宿根已有近三百年。令人称奇的是,一般的甘蔗宿根寿命只有三到六年。因此,这片百年蔗享有“世界第一蔗”的美誉,2016年被农业部列为中国农业文化遗产。 蔗农在收割百年蔗 东南网记者 陈艳 摄 据松溪县委书记黄美萍介绍,松溪县极其重视“百年蔗”品牌,专门出台文件,就产学研方面进行引导。为了保护着稀有物种并为此创造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同时也塑造独特的地域品牌,带动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在松溪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当地策划并出台了“千年松溪百年蔗”文化旅游节的创意,至今已经举办了三届。在百年蔗活动的推动下,当地百年蔗产量由最初的年亩产不足千斤,而跃升为如今的年亩产4000—5000公斤,如今,万前村已经发展种植百年蔗四百多亩,年产蔗糖4万多公斤,产品远销全国各地。村里还成立了合作社,98%的村民入股合作社,村民收入的70%来自甘蔗。2017年9月,万通百年蔗科普示范基地成为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吸引远近村镇的人前来学习取经。 人们品尝百年蔗的独特味道 东南网记者 陈艳 摄 如今,百年蔗不仅仅是当地的特有产品,更是松溪的一张文化名片。它同松溪梅口古埠、湛卢山、九龙窑遗址及独特的民间工艺记忆一起形成松溪当地特有的文化,并通过产业和旅游的共同发展带动松溪县域经济的兴起。 百年蔗喜获丰收 东南网记者 陈艳 摄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蒋华良,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院长丁伟、福建省乡村休闲发展协会会长柯少愚、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教授程建新以及松溪县领导黄美萍、吴海舰等出席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