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激活乡村 延平乡村艺术季为乡村振兴赋能
2019-11-30 21:21:1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
11月30日,“2019中国·延平乡村艺术季”在南平市延平区巨口乡谷园村开幕。 |
“2019中国·延平乡村艺术季”在南平市延平区巨口乡谷园村开幕 陈艳 摄 东南网讯(本网记者 陈艳)11月30日,“2019中国·延平乡村艺术季”在南平市延平区巨口乡谷园村开幕。活动由延平区人民政府、上海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共同主办,以“艺术激活乡村”为主题,旨在通过将当地文化结合艺术呈现形式,进一步深化“古厝生态银行”机制,保护传承好自然文化遗产,探索“乡村品牌化”路径,吸引更多人走进乡村、了解乡村,体验乡村生活,参与艺术激活乡村、助力乡村振兴的行动中来。 “2019中国·延平乡村艺术季”正式启动 陈艳 摄 据悉,“2019中国·延平乡村艺术季”已在巨口乡连续举办了两届。巨口乡是国家级生态乡镇,有4个国家级传统村落、4个省级传统村落、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辖区内自然文化遗产丰富,保护较为完整的古厝就有600多座。2018年,延平区乘着入选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区的东风,把巨口乡作为具体试点区域,立足生态、区位、人文及资源禀赋等优势,创建“古厝生态银行”机制,整合、盘活零散的古村、古厝等碎片化资源,集中委托、集中管理,通过市场运作手段,借鉴银行分散化输入、集中化输出的模式,探索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振兴之路。 开幕式现场人头攒动 在实施“古厝生态银行”机制过程中,延平区通过打造乡村艺术季活动品牌,以艺术介入乡村、以艺术开展乡建。通过首届艺术季的生动实践,人们重新发现这片土地的价值,通过艺术家们的创作赋能,古老的乡村在留住乡愁的同时,也促使原本沉睡的古厝资源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延平区委书记、区长赵明正在开幕式上致辞 陈艳 摄 “延平区‘古厝生态银行’机制在乡村艺术季开展中得到实践的检验,被证明是保护开发蕴含传统文化基因的静态古厝资源的有效路径。”据延平区委书记、区长赵明正介绍,去年为期三个月的乡村艺术季,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100多位优秀视觉艺术家、音乐人、建筑师、设计师开展艺术创作,吸引了数十家国内文化旅游企业前来洽谈养生项目、民宿改造旅游项目、农业旅游项目,先后有超过20多批次1300多名艺术院校师生前来写生、实践、教学,接待游客人数超过5万人。 阮仪三通过视频向活动发来祝贺 陈艳 摄 “第一届是探索,而第二届是深化机制的成果。通过‘古厝生态银行’机制我们把闲置资产可以整合流转到古厝银行的运营平台,才会有更多的艺术创作的空间。吸引更多的艺术创作团体在我们这创作落地,衍生出系列的文化和旅游的产品。”延平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嘉明说。 本届艺术季的艺术家代表 陈艳 摄 同去年相比,今年的艺术作品驻地创作从九龙核心区,扩大到谷园、馀庆、岭根北坑等巨口全境。本次艺术季期间,有12位国内外艺术家和3个艺术设计院校参与驻地创作,有18件大型户外作品、62件小型作品在古厝、古村、青山绿水间长期保留;也有15位巨口籍乡土艺术家返乡创作20件作品;这些都将与去年艺术季沉淀的42件作品一起,呈现给每一位游客。 活动吸引更多人走进乡村、了解乡村 陈艳 摄 本届乡村艺术季艺术执行机构全摄影&一个艺术总监黄云鹤表示:“把这样的艺术形式带到乡村本来就是一种碰撞,当然会有很多困难。但这些作品并不是孤立的作品,和去年相比,今年九龙村就很不一样,村民也开始理解这些艺术作品,希望能够多一些作品在村里,所以我认为艺术是需要尝试的,而且也得到很多积极的反馈,也给艺术家们很多信心。” 游客体验投壶互动活动 陈艳 摄 “从去年艺术‘唤醒’到今年的艺术‘激活’,我们看到,艺术切实为传统村落注入了新的生命,焕发新的生机。”参与两届“乡村艺术季”的艺术策展团队——西交利物浦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董一平说到,乡村不仅是提供生活的环境,还有它的文化属性,因此,对传统村落建筑与文化遗产的研究,和对当地文化的认识与保护是乡村振兴与发展的前提,是避免“千村一面”,突显乡村个性和特点的基础。她还表示,村落建筑、文化遗存等物质性的保护中,更为重要的落脚点是人的参与,是当地人的参与,艺术激活乡村,关键在激活人的主观能动。 据悉,本次艺术季活动期间,除了驻地艺术品的展览,同期还将在展地及城市组织展览、讲座、沙龙等多种形式的公共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