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头条 > 正文

一场演出“点亮”一座城

2019-05-20 07:40:54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武夷山,是中国仅有的四个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之一,是最早获评“中国茶文化艺术之乡”的产茶地。

10年前,武夷山举全市之力,挖掘具有千年历史的文化底蕴,和武夷山的生态、茶,一起融入《印象大红袍》这场夜间山水实景演出。

时间是最客观的见证者,观众是最好的验收人。2010年3月29日公演至2018年12月31日,由张艺谋、王潮歌、樊跃导演的《印象大红袍》演出约3770场,接待观众520余万人次,平均上座率达70%以上,印象大红袍股份有限公司共创销售收入约6.6亿元。今年“五一”小长假,更是创下8630人单日接待量的新纪录。

十年磨一剑。从荣获福建省文化产业龙头企业、福建省旅游龙头企业等多项荣誉,到实现新三板挂牌,再到今年刚刚获得“全国文化企业30强”提名,10年间,被称为世界最大“茶馆”的《印象大红袍》,持续呈现出武夷“岩韵”,迷醉了越来越多的观众。

创新焕发生机

前行,需要创新的力量。只有创新,才能不断焕发生机,永葆生命力。


在印象大红袍企业文化展示馆的墙面上这样清晰记录——

2009年,印象大红袍公司成立,艺术团也成立了,全球首创旋转观众席正式坐落于武夷山水之中;

2010年,《印象大红袍》金票拍卖,创下印象系列实景演出金票拍卖之先河,公司、营销、市场形成互利共赢的“金三角”;

2013年,硬件设施、服务管理提档升级,印象大红袍迈开了从单一演出向多元经营的步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比翼齐飞;

2016年,印象大红袍股份有限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革,正式成为南平文旅领域首家登陆新三板的企业,开启了掘金资本市场的新时代;

2018年,新版《印象大红袍》有序筹备、茶汤温泉项目开工建设、印象文创产品陆续推出,业态多元融合,面貌焕然一新;

……

“无论演出改版,还是金票拍卖,亦或是登陆新三板,涉足文创开发、温泉酒店等其他项目领域,抢得先机,才不易被时代淘汰。”印象大红袍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彬一直对文化旅游演艺产业更新换代的速度感到不安,在他看来,别的产业可能是三四年换代一次,但对于文化产业尤其是艺术创作来说,几乎一年一代。

因而,在印象大红袍,创新这根弦一刻也没有松懈过,并渗透于企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在管理上的创新,不仅让印象大红袍自身发展得越来越好,而且企业优质的管理资源还进行对外输出。公司承接管理武夷山青龙瀑布景区、武夷山极地海洋公园、邵武和平古镇等,并通过重新树立品牌形象与市场口碑,提升了区域知名度,增强了带动吸引力。

这几天,一条关于“武夷山最美网红路”的微信推送频频出现在朋友圈,刺激着人们蠢蠢欲动的心。而这,其实是印象大红袍最新一期的官宣。“现在,好产品也缺吆喝。”公司企划部经理陈洁回忆印象大红袍成立之初,多是依靠旅行社、落地广告的扁平化营销宣传。到如今,已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渠道平台,真正把印象大红袍的品牌、文化宣传,精准做到每一个潜在消费者的心里。


匠心打造经典

每隔几年,常看《印象大红袍》的观众就会发现,语言标签变化了:“你放下了么”“你的心决定茶的味道”“累了,就回武夷山喝杯茶吧”……“对艺术至高的追求,我们永不止步。”印象大红袍艺术团团长吴美求说,“社会在进步,我们也要跟着进步。”

每天演出前的一个小时,是属于艺术团的“点评时间”。艺术团所有成员集中到位,对前一天的表演进行点评,指出个别角色的不足和需要调整的地方,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高训练。除此之外,每场演出时,现场的导演、总监都会作细致的记录,结束之后统一对当天的表演进行问题汇总。“不是要保证演好一场两场,而是要保证演好每一场。”吴美求表示。

有一段记忆,她印象深刻。寒冷的冬日,因为要丝毫不差地做好15面电影银幕的每一个内容衔接,总导演樊跃一个人或站或坐在360度旋转观众席的中央,从演出结束之后,一直忙到天亮。

这么多年,看过《印象大红袍》的观众数百万人。他们之中,有的是历经沧桑的老者,有的正背负着重压,有的初入社会,可在这场演出中,他们都找到了能够触及内心的话语和场景。每一场演出结束,掌声久久未息,观众席间传来对《印象大红袍》的夸赞。不少人说会再来武夷山,因为不愿错过《印象大红袍》的每次改版。

“从最初不太被看好的演出,到如今场场座无虚席。”郑彬道出了《印象大红袍》成功密码:打动人心的还是内容,既要传承悠久的历史文化,又要在内容创意上不断专精。

采青、晾青、做青、炒青、揉捻、烘焙、拣剔、归堆、筛分、拼配……一泡大红袍茶,要求制茶人不能马虎任何一道工序,《印象大红袍》也是如此。演出的成功,演出的被认可,需要每一个人的尽心尽职尽责。

每当夜幕降临,《印象大红袍》如期上演,无论哪一场,无论你何时来,看的都是匠心之作。


融合倍添魅力

纵观印象大红袍发展历程,不难发现,这是一个融合的过程:与区域历史文化融合,从旅游演艺出发,渗透旅游、文化、养生、创意、休闲、资本等领域。

斗茶、水筛、撩青、祭茶、十八道茶艺、红竿竹筏……看过《印象大红袍》的观众,都会对其中展现的茶文化印象深刻。“这个过程不仅仅是观看演出,也是领略感悟文化的一个过程。”《印象大红袍》总导演王潮歌如是评价,《印象大红袍》讲的是大红袍,是武夷山茶人的一种情怀。对大红袍茶的热爱,对生活的认知与感悟,这是武夷山人本身的底蕴。

据吴美求介绍,导演组每年都会对演出内容进行3至4次微调,每隔3年左右会进行一次“大手术”改版,甚至脱胎换骨。从结果来看,《印象大红袍》与武夷山文化特别是茶文化的契合度越来越高,真正是融为一体、合而为一。

在武夷山,茶文化是主线。这些年来,印象大红袍公司也始终注重茶元素的融合与延伸。

以一场《印象大红袍》为起点,印象系列产品的打造逐步开启:印象大红袍品牌茶礼上市,“印象大红袍+台湾文创团队”的印象文创店上马,印象忘山茶生活美学馆开馆,高铁武夷山北站印象俱乐部开业,印象索天共享单车正式投放,高铁武夷山东站印象大红袍VIP休息室投入使用……“武夷山茶汤温泉度假村项目正在加快建设,预计年内将正式营运。”郑彬透露,在历史厚重的汉城建筑群中,以茶禅文化为主题,打造特色文化温泉,一池一茶,一池一景。

人来人往的高铁武夷山东站,有一隅如世外桃源般的宁静空间。压制成茶饼的红袍穗子挂满门沿,巨型茶席上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创意产品,三两茶桌随意摆放在竹子围成的半开放空间,白色石子铺就的石板路尽头,可以容纳十多人的茶室空间,让人豁然开朗……

“无论抵达还是离开,都希望步履匆匆的旅客,能享受片刻慢下来的时光,在印象大红袍的专属候车室里喝杯茶、聊会天。”郑彬说,这其实就是印象大红袍亦是武夷山传递给每位旅客的一种生活态度、生活方式。


记者手记

融合成就未来

放眼全国,旅游演艺项目、产品不胜枚举。然而,在这些项目、产品中,有的经久不衰,有的昙花一现,有的受消费者追捧,有的却遭遇滑铁卢……对比发现,失败作品多雷同、缺乏特色,成功作品讲创意、融合发展。

10年来,印象大红袍公司踩准了茶、文、旅等产业契合点,立足创新与创意,实践融合发展。一场《印象大红袍》演出,融武夷山历史、自然、环境等地方特色,合旅游、文创、康养等绿色产业发展节拍,让山水、草木成为舞台背景,让声音、光效、影像皆有武夷“岩韵”。

原汁原味讲述武夷山故事,传递武夷山人对生活的态度。其实,最高级的“融合”是致力于理想追求与现实环境的完美融合,即通过营造现实环境,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要求,让理想与现实真正融为一体、合而为一。在记者看来,这既是旅游、文化“牵手”融合的初衷,也是文旅产业、旅游演艺产品发展的未来。(吴建琼 裴礼辉)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