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南平民生 > 正文

乡村振兴的“小松序曲”

2019-05-19 07:43:40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建瓯市小松镇,被誉为建瓯的“天府之域”。曾经,村民“望绿兴叹”,过着清贫的日子;现在,这里沃野生金,乡村生活令人向往。

更多年轻人回乡创业

惠风和畅,绿意盎然。16日,返乡创业的叶声和站在田埂旁的高地上,指着眼前一片茁壮成长的桃树树苗,笑称自己将成为小松“黄药师”。

“前些年在外闯荡,现在算是‘落叶归根’。”叶声和放弃厦门的城市生活,举家回到小松镇湖头村,经营起乡村旅游休闲娱乐产业。他成立了航希娱乐有限公司,找回了6个年轻人,共同打造和丰富乡村旅游业态。他把未来的蓝图都“画”在了这里,因为他坚信这处处是生机的土地上,必然处处有商机。

“过去村里人往外走,现在外面人到村里来。”小松镇湖头村第一书记陈允浩说,近年来村里咨询考察、寻求项目、产业合作的返乡青年和外地客商越来越多。“湖头村现在是建瓯乡村游的一张名片。”建瓯小吃同业公会会长杨剑芝也十分看好湖头的发展前景。在杨剑“芝经营”的芝竹屋里,有手艺人制作的粿包、芋饺、水糕等花样繁多的建瓯传统小吃。临进门处,还有专门一隅,作为建瓯竹木创意产品展示区。“在这做建瓯小吃,既让传统小吃手艺人有新的展示平台、有钱挣,又能让更多人了解建瓯小吃文化,提升建瓯的知名度。”杨剑芝说。

在“美”中孕育新业态

实际上,小松镇也是在一点一滴中慢慢变美。

2015年,全省开展“全民健身百村行”活动,首站选在了小松镇湖头村。活动融合了民俗比赛项目,引来了熙熙攘攘的游客,也激活了小松镇的体育因子,为小松镇带来了体育赋能乡村发展的新理念,促使该镇将体育融入村镇基础设施建设中,融入村民生产生活里。”

从2016年到2017年,规划、征地、建设,贯穿小松镇6村1场,全长约31公里的水美健康绿道完工,沿小松溪流域的田园、果园、森林、古民居串点成线,连线成片。

如今,在蓝、黄、黑、绿、红五环色彩的环溪绿道上,有不少骑行或徒步者;小松溪岸边,一排古树之下坐落着雅致的林下小屋;不远处小松平原的农田里,蓝莓、桑葚、豆荚、葫芦瓜等蔬果在阳光和雨露下茁壮生长……乡村变美了,旅游休闲、体育康养、民宿文化等关于“美”的产业兴起孕育。

去年底,经营茶叶生意多年的邱能备关注到小松发展乡村旅游中存在住宿短板,毅然回镇投资。在环溪绿道接连的上元村,他将一座老宅子改造成了以茶与朱子文化为主题的民宿。从设计到装修,他亲力亲为,“茶室、艺苑、对弈、农耕体验等功能区已初具雏形,但还要一点点完善起来。”

留住记忆与乡愁

乡村振兴,需要人才,需要新业态,需要留住记忆与乡愁。

在小松镇穆墩知青博物馆庭院,记者与年近古稀的老支书薛由文促膝交谈。“眼前这座楼,是一个知青点,当年知青们都住在这里。”薛由文一边翻看来访记录本,一边回忆着当年与知青一同生活、劳动的日常,“当年兴建的许多知青点都没了,而眼前的这个知青点,因为被作为村委会办公场所才得以完整保留。”

正当我们交谈时,一对父女走进博物馆,在仔细浏览知青名单墙上的名单时,女儿忽然兴奋地说:“我找到妈妈的名字了!”

忆苦思甜,传承精神,是小松镇党委政府当初筹建穆墩知青博物馆的初衷和意义所在。7间展馆、150多面展板、250多件实物,还有岩石上刻着的“广阔天地,终身难忘”……“越来越多的知青回来参观,有些看到展板图片中有自己当年的身影,会不自觉地流泪。”长期守馆的薛由文,在这里听过见过太多感人的故事。

不久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健走活动又让小松火了一把,游客络绎不绝。“主办方按年代在绿道沿线分设了主题驿站,每个驿站都请来专业的文艺者,用音乐、舞蹈等形式进行艺术展演。”一位镇干部颇有感触地说,村镇的吸引力,不仅体现在人们对乡村产业发展前景的期望中,更体现于他们追求雅致生活的情怀里,“艺术驿站、乡村乐队,将成为一道全新且独特的风景。”(吴建琼 魏剑生 叶秋艳)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