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绿色金库”创建记
2019-05-14 11:22:1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张清 |
分享到:
|
|
溪后村的杉木丰产林 黄海 摄 东南网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文 黄海 摄) 今年,“绿色金库”的故事,再次在八闽大地传播。 1919年,南平市延平区王台镇溪后村的三个年轻人魏声传、魏声韵、魏乃杨,承包了村东北部被称为安槽下的山头。他们劈山、炼山、拾杂,于早春二月,从健壮的杉树母株上采撷生长旺盛的鲜嫩枝条,用当地世代相传的扦插法栽种杉苗。经精心抚育,形成一片杉木丰产林。 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印尼万隆会议上宣布,溪后村这片杉木丰产林亩蓄积量超过70立方米,为全国之最。1958年,王台公社被国务院授予“绿色金库”称号。 作为国内人工造林的典范,“绿色金库”从此声名远播。近年来,前来调研学习丰产经验者更是络绎不绝。这片最初为利用木材而营造的杉木林历经百年,依旧枝繁叶茂,并为福建绿化事业带来经验与启发。 传承创新,造林提质增效 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福建森林覆盖率达66.8%,连续40年居全国首位。眼下,闽山正绿。截至4月30日,全省完成植树造林总面积93.27万亩,超额完成省政府确定的90万亩年度植树造林任务目标。 “作为生态优等生,我们依然在绿色道路上锐意进取,不断突破。”省林业局造林处负责人表示,福建国土绿化工作,不仅重规模,更讲求科学性,“当前营造林工作已从侧重增量到提质增效转变”。 曾经的“绿色金库”王台镇,既传承百年造林经验,也在创新。 “劈草炼山是溪后丰产林在造林前整理林地的主要措施,也是目前业界主流做法,既省工又能增加土壤养分。”王台镇副镇长梁大盛表示,但长期炼山易引发水土流失,导致地力衰减。 为此,南平于2015年开始在全市推广不炼山耙带造林法。 |
相关阅读:
- [02-26] 延平区王台镇进一步巩固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 [03-07] 延平区王台镇召开重点工作部署推进会
- [03-18] 延平区王台镇开展“清洁家园日”活动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