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军事|图片|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南平新闻 > 正文

用学习成果推进延平新发展

2018-09-22 01:59:03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理论不仅是旗帜、方向,更是行动的先导、实践的指南。延平区以理论中心组学习为引领,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和南平调研期间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按照“学懂弄通做实”要求,不断提升谋发展、抓发展的能力素质,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成效。

学懂:知之愈明,行之愈笃

“学懂”是“弄通”“做实”的前提。延平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把学懂作为一种政治责任,带着感情学、带着责任学、带着问题学,在学习中提升政治素质、锤炼坚强党性,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落实“两个维护”,确保在思想和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大学习”行动迅速。延平区委第一时间学习传达,第一时间研究谋划,第一时间推进落实,推动“大学习”活动高点起步、深入开展。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6月4日传达学习贯彻省委、市委“大学习”通知精神并开展“大学习”第一讲。区委宣讲团6月8日赴延平区南山镇举办首场宣讲报告会。各级党委中心组围绕十九大报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等,认真开展“大学习”,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保护大会等作出的重要讲话,组织学习《滴水穿石三十年——福建宁德脱贫纪事》《习近平同志推动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发展的探索与实践》等反映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的实践经验文章,确保常学常新、入脑入心。

“大宣传”氛围浓厚。“延平报道”“延平通讯”“延平新闻网”“美丽延平”微信公众号等区属媒体第一时间开设专题专栏,全区21个乡镇(街道)微信公众号形成矩阵,刊发解读文章、学习动态400余篇(条)。在《光明日报》《福建日报》《闽北日报》等刊发《微宣讲:小舞台 大磁场》《古樟树下,农民讲习所分外红》等一批反映延平区“大学习”的通讯报道。利用新媒体举办报告朗读者活动、刊播微宣讲视频、开设在线课堂等,推动全区迅速掀起学习热潮。

“大宣讲”覆盖广泛。全区整体联动,梯次展开“大宣讲”活动。区领导带头深入基层宣讲86场次,区委宣讲团深入全区各地宣讲44场次,成立覆盖各行业、各领域的宣讲小分队328支,设立“农民讲习所”“乡村讲师团”,开展宣讲活动1100余场次,举办党的十九大精神及“大学习”培训班11期,累计受众达7.5万人次,有力推动新思想走进镇村街居、深入千家万户。

弄通:融汇贯通,学以致用

“弄通”是从“学懂”到“做实”转变的关键。延平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坚持问题导向,结合新时代延平改革发展面临的重大形势、重要机遇、突出瓶颈,带着问题讨论,奔着问题调研,努力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中汲取营养、寻找钥匙,推动学习过程成为理顺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的过程。

“大讨论”见真言。中心组成员围绕“项目突破年”“绿色产业发展”“三大攻坚战”“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组织学习讨论,提出“项目建设抓龙头、产业发展抓特色、现有企业抓扶持、机制体制抓创新、推动工作抓人才、攻坚克难抓责任”等工作思路。全区各级党委中心组围绕“脱贫攻坚”“生态银行建设”等广泛开展大学习大讨论,谈认识说体会,提建议谋实招,统一思想,凝聚力量。

“大演讲”谋思路。举办“比策划、晒思路”项目演讲活动,21个乡镇、街道和17个部门负责人逐个登台演讲,谈抓项目的策划思路举措,区领导点评分析,提出要求。通过“大演讲”,明确强化高质量思维、绿色发展,聚焦大体量项目、高质量项目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有前景、有竞争力产业的思路,涌现出建设“花海”项目等一批可资借鉴的工作做法。

“大调研”寻实策。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倡导的“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在全区深入开展“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实现赶超奋斗目标”大调研活动。区领导带头深入基层调研走访,察实情、明优势、找短板,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带头撰写“创新大平台,助推延平乡村大振兴”“挖掘产业生态优势,建设中国百合之乡”等调研文章22篇。

做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做实”是“学懂”“弄通”的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没有实实在在的举措,学习成果就落不到实处。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把习近平总书记到福建考察时提出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新福建的殷殷期望,作为延平践行新思想、谋划新发展的目标任务,落实落细。

“大机制” 创新创造。一是创新服务发展新机制。实行挂钩帮扶“4+2”机制,区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和区委副书记及常务副区长分别挂钩6个龙头产业,力推产业发展。实行“企业派单、政府接单,乡镇吹哨、部门报到”,“一对一”帮助对接,“一企一策”等服务机制,帮助企业实现产值、税收倍增,上半年实现新增“新五南”式企业2家,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0家的目标。二是创新环境整治新机制。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零容忍”整治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加快水美城市项目建设,开展污水和地面环境综合整治,将“美城”延伸到乡镇,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全力抓好“两违”治理,分类处置“两违”建筑,对新出现的立即拆除。深化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入村入户摸排,精准打击,全面提升社会环境。三是创新助推乡村新机制。用好用足农村资源,全力做好土地流转工作,改造高标准农田,用于发展百合花、林下特色经济等产业,结合养旅新模式,打造乡村田园综合体。抓好林业收储,探索毛竹流转新模式,全面提高农村资源使用效益。探索多渠道脱贫模式,建立乡贤认领机制,由辖区企业和在外企业家对接行政村,认领一个村或一户贫困户,把资源、人才、资金和项目等要素导入农村,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大平台” 先行先试。一是搭建农业示范平台。整合资源要素,倾力建设省级王台百合小镇,申报国家级农业示范园,以试点+基地的模式,把全区及周边特色设施农业、林下经济、特色种植集中在王台镇,推动牧场种养基地、千亩花海、千亩果园等项目,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二是搭建旅游示范平台。借助旅发大会契机,全力开发茫荡山和延平湖旅游资源。利用三千八百坎、石佛山等资源,开发康养、特色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集散等产业,推进中国延平茫荡山自驾游营地项目,打造国家级康养目的地。结合“延平百合”国际摩托车场地越野挑战赛、延平湖龙舟赛等赛事,打造旅游+健康养生+休闲体育综合示范平台。三是搭建城市示范平台。抓好“数字延平”建设,运用大数据和网络技术,整合信息资源,网格化全覆盖,打造新型智慧城市。加快中心城市夜景、夜游项目建设,总结推广梅山街道“三个三”社区管理经验和城市管理联合执法模式,全方位提升城市品位,助力打造国家级文明城市。同时,加快区国运公司整合步伐,打造集团企业,加快组建产业供应公司,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加快生态银行建设,探索多渠道融资平台,为项目和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大发展” 聚焦聚力。一是抓“龙头”。紧盯长富乳品、元力等重点企业,实行“一企一策”点对点服务,加大用地、资金等方面扶持力度,整合“龙头”企业上下游关键产业,促进企业成长为“龙头”企业、领军企业。借船出海,借智发展,引进一批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围绕“龙头”招商引资,借助“五南”企业,紧密对接服务,在上下游产业链上补齐填平,带出一批项目。二是抓特色。集中聚力发展特色产业,叠加扶持政策,用好茫荡山、延平湖、巨口九龙古村落等优势资源,引进有实力企业开发,培育游乐、康养等特色产业。整合百合花、红豆杉、奶业等本土特色产业,在研发、销售上力争新突破,促进产业上新规模,出高效益。上半年,全区百合花种植面积5500亩,实现产值3亿元。三是抓质量。运用新技术、培育新业态,采取新模式,探索引进区域性运营中心、结算中心、创新中心项目。用好乡贤资源,打造保温产业,发展总部经济。整合扶持现有骨干企业,推动长庚新材料公司等企业加快上市步伐。借助“武夷山水”品牌,抓好长富、享通等本地特色品牌建设,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