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南平频道> 财经> 兴业银行 > 正文

记者眼中那一抹兴业蓝

2018-08-26 11:01:0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兴业银行是我国绿色金融的倡导者和先行者。时间倒回2006年5月,该行与国际金融公司签署能效融资项目合作协议,推出绿色信贷产品,开启绿色金融的先河。两年之后,也就是2008年10月,该行公开承诺采纳赤道原则,成为中国首家、全球第63家“赤道银行”,进一步以寓义于利的社会责任实践观领跑绿色金融。第一财经日报撰文《兴业银行“赤道原则”中国探路者》,称“这家银行为整个中国银行业传递出这样一个积极信号:在整个金融行业占有绝对权重的商业银行,已经逐步意识到应该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并且这种责任的承担将具有可操作的实现路径,那就是开始利用先进的金融技术来限制高能耗和高污染,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董事会》杂志记者彭金涛在《兴业银行从能效融资到赤道银行之路》一文中写道“兴业银行通过提供配套金融产品支持环境保护,将实现节能减排、增加社会福利作为其自身的社会责任融入到银行的日常经营中,并在此过程中寻找商业机会和利润来源,这无疑是正确且卓有成效的”;《人民论坛》杂志表示“一家企业,如果选择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就意味着选择了一种社会责任、选择了一种环境道义、也选择了一种文明方式。九年耕耘,国内布道,国外交流,绿色金融已成兴业银行的金色名片”;经济日报称“如果说兴业银行播种的是‘绿色’的社会责任,今天已开始收获沉甸甸的‘金色’效益”。

很快,兴业银行在2008年迎来20周岁生日。20年,兴业银行完成了从地方银行、区域银行、全国银行到上市银行的四级跨越,书写了梦幻般崛起的传奇历程,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具备旺盛的活力和巨大发展潜力。《董事会》杂志记者陈捷在《兴业银行二十年发展史》中写道“二十年前,兴业人就勾勒了这样一幅蓝图——‘按照市场规则、国际惯例与国际规范,建立新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二十年来,兴业人艰苦奋斗、拼搏进取、改革创新,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在中国金融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第一财经日报在《专访兴业银行董事长高建平:相伴兴业20年 痛并快乐着》一文中形象地梳理高建平董事长的观点,称其与兴业银行相伴成长20年,最大的感受是“痛并快乐着”,“痛”来自于挑战,“快乐”来自于收获;兴业银行20年高速成长的秘密则在于“极富前瞻性的战略谋划能力”“‘市场为本’的经营导向”“发乎真诚的优质服务”“敢于创新的体制探索”。上海证券报在对李仁杰行长(时任)的专访稿《九问兴业:可持续发展“蓝海”如何绘就》中,称“20年光阴荏苒,兴业银行从一家偏居东南一隅的地方性银行,迅速成长为资产近万亿元、员工过万人、年实现利润超百亿元、创新精神强劲的主流上市银行之一,近5年总资产年均增长35%,净利润年均增长72%,发展态势在国内银行中处于最好水平,被视为中国银行业的奇迹”。

站在20年的起点,《兴业银行综合经营规划纲要》出炉。2010年8月,兴业银行独资子公司兴业金融租赁公司获批开业,标志其综合经营战略迈出实质性步伐;2011年2月,收购并控股联华信托,更名兴业信托,随后旗下基金、期货、消费金融、研究、数金、资产管理等子公司相继成立,形成现代化综合金融服务集团;2014年3月,首家境外机构香港分行开业,兴业银行国际化战略打响。媒体热衷于捕捉兴业银行综合化集团化发展道路上的特别之处,如证券时报针对收购控股联华信托一事,称“收购信托公司能够从更多的渠道弥补商业银行经营范围的局限,促使银行服务手段多样化,确保在客户综合服务能力,盈利能力上更容易做到‘多点开花’。同时,背靠实力雄厚的上市银行也有助于信托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金融时报聚焦香港分行开业一事,称是在“低调”背景下脚踏实地往前赶,“作为兴业银行‘出海’的第一步,虽然意义重大,但该行对此的宣传并没有‘大张旗鼓’”“秉持一贯低调作风的兴业银行除了在绿色金融领域曝光率较大之外,在综合金融战略的推进方面也已经悄然步入‘第一集团’”;理财周报则描写香港分行的开业典礼“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梁振英也亮相现场。这在各家银行香港分行开业典礼上并不多见。此前的例子是,2009年7月国家开发银行香港分行开业当天,时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专程到场祝贺”。

无论是成功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公开上市,还是成为中国首家赤道银行、在银行运营的各个环节落地“寓义于利”的社会责任实践模式,或是定增、扩张综合经营版图,兴业银行一系列行动积极传递与彰显核心成长价值,也引出了“公司治理”这一话题。其完善的公司治理,被《董事会》杂志记者严学锋具象地体现在《兴业银行董事会0票反对的背后》的报道中。记者描述“2008年6月28日,山西太原,晋祠宾馆国际会议中心,兴业银行董事会就15项议案进行举手表决。15名董事(其中一位为委托表决)一致举手。15项议案的反对票全部为0,弃权票同样为0”。经过深挖,记者发现“遍翻公开上市以来兴业银行董事会决议公告,我们竟然找不到一次反对票的纪录”“事实上,兴业银行是被纳入上证公司治理指数样本股的上市公司,以规范的制度和创新的管理著称,被认为是业内最具成长性的商业银行之一。”“0票反对是决议前充分沟通、民主协商的结果,与公司治理有效性并不相悖。从兴业银行的治理实践,我们看到了一种先进的公司治理理念和创新的董事会制度建设”。

2016年,兴业银行制订新一轮五年规划,基于以客户为中心、全方位服务实体经济的导向,建设投资型、结算型、交易型“三型银行”;2017年,兴业银行启动新一轮组织架构体制机制改革和流程银行建设,同年,在股份制银行中率先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2018年,兴业银行提出重点实现“三个转变”,即进一步从以产品为主导向以客户为主导转变,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从管控好重点风险向管控好全面风险转变,打造一流价值银行。从当下中国资产规模最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到“价值银行”,近三年来,媒体不断以公众视角验证兴业银行的新高度。例如,人民日报表示兴业银行在稳定资产规模的同时“更加强调回归经营本源,通过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更加突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防止‘脱实向虚’;更加突出以客户为中心,围绕客户的‘难点’‘痛点,开‘良方’、用‘良药’、施‘良策’,满足客户多元化、综合化的服务需求;通过优化业务结构,推动非息收入加速增长,同时不断提高处置化解成效,向不良资产经营要效益”;金融时报称“从顺应经济转型的长远发展角度出发,兴业银行新的五年规划从更高的战略角度着眼,进一步坚定了加快轻资本、高效率转型升级的步伐”;中国经济网称“兴业银行的转型策略是实现业务模式从重资产、重资本向轻资产、轻资本,从信用中介、资金中介向信息中介、资本中介,从持有资产向交易管理资产,从融资向融智,从单个市场向整个金融市场的转变,从而真正成为一家‘轻型’现代商业银行”。微信公众号“央行观察”署名仝思考的分析文章《商业银行十年反思录》,以2008-2017年为维度,对比“目前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且经营规模接近的五家股份制银行——招商、中信、浦发、兴业、民生”,得出这样一组结论“十年前盈利能力最强,资产和资本效率最高的招行、兴业,十年后依然是最强、最高者”,其中“如果综合考虑规模、利润、效率、成长性,过去十年最优秀的股份制银行是兴业”;仝思考称“轻型银行有更好的价值创造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毫无疑问,五朵金花里,最‘轻’的是招行和兴业。轻的背后是差异化的业务结构和管理模式”。此外,在21世纪经济报道以“轻型银行”为题眼策划的陶以平行长专访稿中,阐明当包括兴业银行在内的国内首批股份制银行临近而立之年,中国银行业迎来宏观经济低迷与金融去杠杆的双重考验之时,“只有市场应变能力更强、经营特色更加突出、管理基础尤其是风险和成本管控基础扎实的银行才可能弯道超车……面对暂时的压力,只要兴业银行务实的经营作风和强劲的创新基因依旧,未来依然会是星辰大海。” 这也应验了证券时报记者朱中伟2003年8月26日在《奋发图强兴宏业———兴业银行十五年发展纪实》中的表述:“兴业银行已瞄准了更宏大的目标:建设一流现代商业银行,打造兴业百年基业。对兴业银行来说,‘一流’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迁,争创一流的目标在于打造兴业百年基业。”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南平要闻
更多>>南平民生
  • 新闻图片
  • 生态南平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