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头条 > 正文

科技助力绿色发展

2018-08-06 07:42:47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日前,建瓯市林业局科技特派员陈国兴和建瓯市农业局科技特派员张蕙再次来到下派的贫困村小桥镇后塘村,对接科技扶贫工作,并就后塘村如何利用林地多的优势,发展林下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贫困户的脱贫致富,提出中肯建议。

近期以来,我市各地科技特派员落实上级关于科技特派员进驻贫困村开展服务的通知精神,密集开展进村入户对接工作。

作为全国科技特派员机制的发源地,自1999年2月下派第一支科技特派员队伍,近20年来,我市先后下派了10批9483人次科技特派员,实现了全市1631个行政村全覆盖,并延伸到企业、产业链、重点项目等领域。各级科技特派员累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3290项次,实施科技开发项目11523项,科技对农业增长贡献率从1999年33%提高到2016年56%,1999年起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3%,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9%,两项指标增幅多年位居全省前列。

上世纪90年代,为破解“三农”工作中农村科技服务“缺位”,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线断、网破、人散”难题,1999年初,我市在全国首开先河,推出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全新举措。选派出的第一支科技特派员队伍主要来自市、县两级涉农部门、农业科研院所以及部分乡镇农技站,选派对象同原单位工作完全脱钩,常年驻扎在农村,与服务对象结成利益共同体,为他们提供包括示范、培训、咨询、合作在内的科技服务。

由于找准了解决“三农”难题的突破口,科技特派员机制一经推出,就受到闽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短短3年间,我市掀起了科技兴农的热潮,科特派先后分4批,选派3580名进驻1364个村,实现全市村级覆盖。2001年,在全国农业科学技术大会上,我市的“科特派”经验闪亮登场,受到广泛关注。随后,科技部多次到南平调研并亲自推动,全国各地取经者纷至沓来,《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也纷纷予以关注报道。2002年4月,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到南平调研考察时,对这一工作机制给予充分肯定。

2003年起,我市的科技特派员制度进入全面推进阶段。这一阶段,我市把科特派同村支书、流通助理、金融助理、企业助理等下派队伍结合为工作群体,放大科技特派的作用和效能,形成农村工作新格局。科技特派员工作始终坚持双向选择,根据需求选派,解决科农结合的问题;始终坚持服务到村,典型示范开展服务,解决工作有效的问题;始终坚持利益牵引,鼓励组建利益共同体,解决长效机制的问题。

这一时期,针对农民科技需求多样性与科特派单体服务的矛盾,以及如何找准科技服务与产业发展的契合点,我市进一步探索创新深化科特派工作机制,按照专业整合科技力量,组建了14个市级、760个县乡级行业科技服务组,调度开展跨区域服务、联动服务。2004年起,我市先后恢复选聘村级农民技术员4884名,组建了虚拟性质的闽北科技研究院。我市还与省农科院联合创办了南平市科技特派员进修学院,同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60多个单位建立合作关系,联合实施科研开发和成果转化,加强乡土人才培育,增强科特派队伍的稳定性。


2004年起,我市持续创新科特派工作机制,坚持以项目为抓手,扶持科特派产业项目。几年间,陆续建立了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7个、科技示范乡镇37个、示范村111个,实施农业科技示范项目605个,实施利益共同体项目1125个。通过侧重把科特派导入产业化基地,我市还形成“公司+科特派+基地+农户”“特派员+企业+农户”“特派员+金融+流通”等利益共同体,涌现出至今在全国叫得响的一批县域特色优势产业,如光泽鸡业、延平乳业、武夷山茶业。

为了应对市场要求,解决农产品卖难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这一时期,我市把科特派服务从生产环节的技术服务,向生产、加工、流通等个股环节综合服务拓展,全市由科技服务组或科特派牵头组建的行业协会达763个,会员总数达到6.37万人。

2007年起,科技特派员机制在全国各地全面施行,并得到联合国发展计划署的高度重视。联合国发展计划署专门投资750万美元与科技部联合启动“中国农村科技扶贫创新与长效机制探索”项目,建阳市获选为全国15个项目点之一。2010年以来,日本、德国、东盟十国、非洲等国际机构和组织对科特派表示浓厚兴趣,我市的科技特派员还首次走出国门,被选派到非洲开展开展菌草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推广工作。

为了破解“如何让我市科技特派员制度表现出更为强大的生命力”这一时代命题,这几年,市里相继出台的《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若干意见》《关于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政策文件,进一步推动科技服务领域从“三农”的主战场向特色产业、工业企业、新型业态延伸,不断拓展到我市经济、社会、文化、党建等领域,更好地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变为农业发展、农村改革和工业进步注入活力,促进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

2016年,市委四届十二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南平发展转型升级的决定》,支持加快科技特派员制度建设。新一届市委班子高度重视科技特派员制度,在市第五次党代会上强调,坚持绿色发展不动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健全完善我市科技特派员制度,围绕把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实施以科技助力绿色发展为主题的科技特派员制度。

2017年11月,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对我市的科技特派员工作机制给予了高度评价。以此为契机,我市大力加强了科技特派员制度创新,科技特派员工作取得了新突破。服务范围上有新拓展。由先前的农业农村领域拓展到涵盖绿色现代农业、旅游、健康养生、生物制品、数字信息、先进制造、文化创意等七大绿色产业,推动农业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向全链条增值和品牌化发展转型。运行模式上有新突破。走市场化运作的路子,成立国有独资的南平市科技特派员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为科技特派员初创企业开展创业风险投资、科技咨询等服务,打造科技特派员制度“升级版”,加快实现“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管理、品牌化创新、智能化服务”。工作手段上有新进展。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平台,发挥科技特派员示范引领作用,建立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和示范基地,培树科技特派员、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等各类典型,推动科技特派员工作创新发展。

目前,我市正进一步聚焦服务“三农”、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紧扣“绿色”与“创新”,通过人才导入、科技融入、资本融合、项目对接、品牌打造,着力打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最后一公里”,把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一项品牌工作,在科特派保障、服务、运作机制创新上的持续发力,力求使科特派工作从政府主导向市场调节转变,从被动激励向主动利益联结转变,从“单兵突击”向“兵团作战”转变,从单一农业技术服务向宽领域、全要素和全生产链综合性服务转变,促进市场导向和行政推动的有效结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效统一,高端科技团队与乡土人才有效互动,要素和服务需求有效集成,推动形成科特派服务的长效机制,更好地服务时代发展的新需求。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