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头条 > 正文

“好干部”的南平实践

2018-07-16 07:40:18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最近,一则“关于廖俊波式好干部、好党员拟推荐人选的公示”吸引了不少福建南平市民的关注。经过提名、评议、投票,有14名南平基层干部获评“廖俊波式好干部”,17名党员成为“廖俊波式好党员”。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再访廖俊波同志生前工作过的福建南平发现,一年多来,“俊波精神”在闽北山区干部队伍中已落地生根,这位“身边的榜样”不断激励着当地干部干事创业,一批忠诚、干净、担当的“廖俊波式好干部”脱颖而出。

“闽北属于贫困山区,我们的干部更要实干担当,脚踏实地干出成效来,让中央的要求变成地方的生动实践。”南平市委书记袁毅说,好的政治生态培育出了廖俊波这样的优秀干部,如今,“俊波精神”又“反哺”南平的政治土壤。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的“实干担当”

在廖俊波同志生前工作过的武夷新区等地,一批基层干部正在默默奉献。

“‘廖俊波式好干部’代表着政治过硬,心怀人民,敢于吃苦,敢于担当。”袁毅说,公开评选,一方面可以提振干部精气神,学习弘扬廖俊波精神;另一方面能发现培养一批忠诚、干净、担当的基层优秀干部。

40岁的武夷新区管委会招商局局长危贤锋中专毕业后来到乡镇工作,在基层工作了20余年。他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过去一些机关单位觉得自己是“后进山区”,存在庸懒散的作风,“不见批示不解决,不见会议纪要不给办”。

“廖俊波到武夷新区工作后,带领大家迎难而上,积极主动作为。”危贤锋说,通过一段时间的攻坚,干部作风发生了变化:干部能够主动担当,工作有了热情,在攻坚克难中获得成就感。

“干部们来家里嘘寒问暖,好几次和我谈心到深夜,了解我家搬迁后的困难,还帮我协调过渡问题和店面置换问题。”南平市建阳区童游街道南林村民吴畴刚完成搬迁。一开始,出于对老宅的不舍,他对上门的干部冷眼相待。

“没想到,多大的干部到我们家里都是裤腿一挽,掏出烟一分,笑脸一摆,人和人之间距离都没了。”吴畴感触地说。

与廖俊波曾有过一面之交的浪潮集团福建公司董事长兼CEO孙庆弟告诉本刊记者:“来到南平发现,干部对企业像家人一样耐心关心。”如今,企业已经在“武夷智谷软件园”投资。

“在基层一线工作压力大,长期面对琐事、纠纷,如果没想清楚为什么要干工作,没有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肯定是干不好的。”武夷新区副调研员郑成福说。

“廖俊波是身边榜样,提振了干事创业信心和精气神。”80后干部、武夷山市副市长吴伟说,身在欠发达地区,但不甘心落后,许多干部踏实学习、补齐短板,形成重实干、比服务、拼效率、不推诿的风气,遇到困难主动想办法解决。

南平市委副书记张国旺被群众誉为“活着的廖俊波”。作为南平市大督查领导小组组长,面对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战役、脱贫攻坚战等一个个“难啃的硬骨头”,他总是说,“当干部不要怕事,越怕事事越多”。他勇于碰硬、直面矛盾,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善于创新、综合施策,得到当地干部群众一致好评。

延平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嘉明和延平区夏道镇副镇长林娜梅是分别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化专业的博士生和大气科学专业的硕士生,是当地干部队伍中的高学历引进人才。两位80后干部认为,欠发达地区发展需求更加迫切,需要更多人才扎根基层,勇担重任。

“群众对高学历干部的期待更高,成绩和认可不是在学历证书上躺出来的,是通过一次次主动挑担子,处理急难险重问题后获得的。”张嘉明说,“工作遇到挫折、出现懈怠倦意时,我会想想廖书记,为自己打气,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

“心有信念,就不觉得累”“赚钱的事让老百姓干,不赚钱的事让党委政府干”“背着石头上山”……南平围绕体现廖俊波精神的系列主题开展学习,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投身到地方建设实践中。


“俊波精神”背后的“南平机制”

多位受访干部群众说,闽北大地出现廖俊波这样的优秀干部并非偶然,而是源自于南平近年来一直坚持的一套培养优秀党员干部的做法:加强对干部“严管厚爱”,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干部,并用容错纠错机制等保护激励干部,让一线干部安心工作、成长。

一线选干部解除干部“晋升”之忧。南平在选人用人上向一线、基层倾斜,把对基层干部的考察组下派到工作扶贫攻坚克难第一线,派到工地上、项目上、基层中去,不唯年龄、不唯资历、不唯票数,让在重点一线攻坚克难有作为的干部脱颖而出;并把基层工作经历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条件,树立“能者上”的正确用人导向,只要发现优秀干部,就大胆任用。

“‘一线’既包括急难险重一线,更包括日常工作一线。干部考察工作向主动考察、深入工作一线实地考察转变,向集中与经常性考察相结合、考人与考事相结合转变。”南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洪茂华说,“一线考察”让组织部门对基层干部的了解更加全面,干部提拔不再搞平衡、搞照顾,跑关系、打招呼的明显少了。

南平还通过强化反向约束,对于群众举报和一线考察中发现的“不冷不热”“不急不忙”“不痛不痒”等问题建立问责会审机制,对“庸懒散”以及因失职失责造成工作严重滞后或恶劣影响的,严肃追责问责;对担当不足、作风不实、执行不力的干部经过教育批评后仍不胜任的,坚决予以调整。2016年以来,南平市共问责调整处科级干部139名,其中调整不适宜、不胜任处级干部29名。

系列激励措施解除干部的“待遇”之忧。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南平市去年先后出台《关于加强南平市人才工作的十条措施》《关于进一步激发本土人才干事创业活力二十条措施》等一系列措施。危贤锋说,设立人才专项资金、实施人才“安居工程”等,这些措施包括提高干部收入待遇、改善住房、职称评定等,逐步解决基层干部的“后顾之忧”。

南平还创新有效激励机制,从强化政治激励、提高保障标准、加强人文关爱等方面,研究制定了15条关爱基层干部的具体措施,建立市级基层干部关心关爱专项资金,大力支持基层干部在一线建功立业。

去年9月以来,南平对全市8000多名生活困难党员干部、群众和老党员全面开展了慰问帮扶,共发放慰问金600多万元,实现困难党员慰问帮扶全覆盖。

建立容错机制破除干部“改革创新”之忧。多位受访基层干部反映,在一线解决矛盾纠纷时,担心处置不当、出现错误被追究责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创新探索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为了不断激发基层干部履职尽责、勇于创新、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劲头,南平以问责问效划明底线,以容错免责强化保障,明确提出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释放出一个鲜明的信号:干事创业要宽容“探索性失误”。

“一些基层干部想干成事,但‘人无完人’,可能会由于对政策吃不准、工作推进力度大了些,或者是因为改革试验结果不理想而受到质疑。这就需要上级部门及时启动容错会审机制,研判这名干部的所作所为出于什么目的,保护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洪茂华说,南平去年出台了《南平市党员干部容错纠错实施办法(试行)》,目前市县两级已有13名在贯彻落实重大决策部署中出现探索性失误或偏差等现象的干部被免于问责,保护了基层干部改革创新的热情。

“‘容错机制’能够激励干部放下包袱,心无旁骛干工作,保护改革者、鼓励探索者、宽容失误者、纠正偏差者、警醒违纪者,营造清朗的政治环境。”武夷山市洋庄乡干部叶翔说。

精准培训学习破除干部“本领恐慌”之忧。在提振信心方面,南平市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机制,让重要岗位的干部及时“充电学习”,以问题为导向,让“干的人有机会学,让学会的人有机会干”。80后干部、顺昌县副县长叶厚德说,“去年我参加了四个短期学习班,包括城市规划、园林设计、电子传媒等,都是地方发展最迫切需要的知识,提高了我们基层治理的专业能力。”


时代呼唤更多“廖俊波式好干部”

采访中,一线干部纷纷表示,在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精准扶贫等方面,基层尤其是贫困地区需要更多的“廖俊波式好干部”,怀着一颗赤诚之心,只争朝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他们认为,成就好干部,除自身努力外,组织的精心培养、制度的规范和环境的熏陶等都很重要。

第一,始终将理想信念“挺”在前面。林娜梅说,基层干部处于干事创业第一线,直接面对社会各种力量,容易出现“信念滑坡”的问题。要加大力度向全国推广学习廖俊波等一批好干部的精神。今年全党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将学习廖俊波等作为重要内容,利用榜样的力量,做到对党忠诚、坚守服务人民的信念不变。

第二,健全基层干部培养、关爱、选拔机制。叶厚德认为,基层干部面临不少诱惑和风险,比如收入不高,与生意人打交道易产生心理落差,有的甚至产生利用职权设法获得灰色收入的想法,滑入违法违纪深渊。对此,应完善机制解除干部“后顾之忧”,筑牢政治生态的“地基”。

第三,抓关键少数,营造“政治小气候”。年轻干部们普遍反映,自己干事状态很大程度上受所在单位、处室的工作氛围影响,成长得益于身边一些优秀干部的言传身教,而单位一把手的工作状态,更对整个单位的干事氛围起到决定性作用。

第四,关心干部家庭,重视家风建设。洪茂华说,廖俊波的成长得益于严格的家风,一些年轻干部工作上扛得住压力,生活上抵得住诱惑,但对家庭成员的“要求”可能会失去底线,尤其是对子女就学就业等提出“超额需求”,或出于“补偿心理”而导致其铤而走险。对此,要引导干部及其家属树立良好家风,对干部家属的困难,组织上要力所能及地提供帮助。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