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南平频道> 南平新闻 > 正文

守护闽江水清岸绿

2018-01-05 09:15:58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王林强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养一脉乡愁富一方百姓

这是一次转变思想的洗礼。

猪栏拆了,污染源头断了,但百姓的日子还得过,他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该如何满足与实现?

“让养殖户彻底转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落后发展观,才能使他们主动地参与整治,配合我们拆除自家猪栏,转而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延平区炉下镇斜溪村村主任周新富感触颇深,“做通养殖户的思想工作,是最重要的。”

拆之前,一家一家地做入户宣传,反反复复地和养殖户进行沟通,一次不行再去第二次、第三次……很多时候,工作人员每天要走至少十五六公里的路,说上几个甚至十几个小时的话;拆之时,稳定生猪价格,主动为养殖户提供客商信息,不让退养户吃亏。同时加快推进生态养殖小区的建设,提升生猪养殖自动化与环保处理系统化水平,促进分散、粗放化的传统生猪养殖向集约、规模化转型,让养殖户们走上一条绿色、规范、科学的养殖道路。

拆之后,到一家一户发放转产、转业意向通知书,了解退养户们的实际需求,以及组织开展农技、职业培训,特色蔬果种植成就了一批生态农场、果园,“产业+农业”使一批乡村华丽转身为特色小镇、A级景区,多元的发展模式,真正让“绿美”与“富足”在乡村齐头并进。

延平区大横镇退养户林财旺在原养猪场的场址上办起了家庭农场,利用6年前种下的40亩梨树、梅果树及原有的一片20多亩的水塘,搞起了休闲垂钓,很快便成了市民周末小憩的目的地,现在林财旺不再为每年猪价波动而担惊受怕,多元的发展是可持续收入的保障;

邵武市水北镇退养户林家雄、陈坚等,则是在政府部门的引导和帮助下,走上了特色种养的道路,他们之中有的是利用补偿款在养猪场原址上种起了食用菌、黑木耳,有的则学习种植百香果、杨梅,现在,他们成了特色种养的行家里手,可谓手有“金刚钻”不怕没“瓷器活”;

光泽县崇仁乡崇仁村养殖户吴春元,在主动拆除位于乡通往高速路口处附近700平方米的养猪场后,与他人合作成立苗木专业合作社,种植红花继木、红叶石楠等名贵景观苗木,目前苗木基地面积达300余亩,未来收益十分可观;

……

难闻的气味消失了,溪流恢复了往日的清澈,乡村的美景回来了。种瓜、种果、种蔬菜,采摘园、农家乐、乡村游,村里人回来了,外乡人引来了,田地里是大家忙碌的身影,民俗活动日热热闹闹,乡愁渐渐积累,乡村成了大家向往的地方,当地的百姓因此获益。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南平要闻
更多>>南平民生
  • 新闻图片
  • 生态南平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