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卫计 > 正文

临床经典教材的变与不变

2017-08-10 08:43:56  来源:健康报  责任编辑:王俊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有中国医学教育“干细胞”教材之称的全国高等学校临床医学5年制规划教材日前启动新一轮编写工作。自1978年第一版面世以来,该套教材已经过8轮修订,培养了数百万名医学生,是业界公认的经典、权威之作。在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纵深推进的当下,历久弥新的“干细胞”教材如何“变身”,更好地服务医学人才培养,成为新一轮编写工作的核心命题。

契合大健康时代

在日前召开的全国高等学校5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主编人会议上,回想起当年第一版教材编写工作时,93岁高龄的教材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灏珠感慨万千:“当时没有参考书,专家们怀着对医学教育的责任感,参考前苏联、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教科书,反复讨论,克服重重困难编写出第一版。”

今年7月,国务院成立了国家教材委员会,由教育部教材局承担办公室工作。同月召开的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会议和国务院随后印发的《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又进一步明确了“5+3”医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细节。在陈灏珠看来,今年国家把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这也给医学教材编写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

“要以教材编写为契机,推动医学契合大健康时代。”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第七届全国高等院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顾问刘德培院士提出,医学教材建设在内容安排上要适应健康中国建设和深化医改需求,积极引导医学生重视疾病预防,推动临床与预防相融合,同时也需加强面向全体医学生的全科医学教育。

“‘干细胞’教材培养的应当是‘干细胞’学生,能够根据社会需求而发展。”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材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孝平提出,“干细胞”学生可以向不同方向的专科医生、医院管理者、医疗企业等分化成长,这就要求强化对学生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材内容安排上要继续重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注重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用性。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七届教材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葛均波表示,要造就一批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具有大医精神的医学人才,必须从正规合格的优秀精品教材抓起。本次教材修订将更加突出医德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并贯穿医学教育的全过程。

这套教材从第一版28个品种发展到第八版53个品种,教材品种的变化反映出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人民卫生出版社董事长郝阳介绍,新版教材在品种上拟增加人文课程教材,把德育作为医学培养的首要内容,将人文教育、医德培养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使医学成为有情怀、有温度的科学。

数字融合成亮点

以纸质版为核心,通过封底的一书一码扫码激活图书,下载App便可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获取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各章节也有二维码,便于随时获取多媒体资源……预计明年年底前面世的新版教材将以融合教材的全新面孔亮相。

目前,学生对数字化应用接受度高,教师对数字内容创作已不再陌生,前期数字化教材编写积累的大量富媒体资源,这些都为推广融合教材打下了良好基础。人卫社总编辑杜贤介绍,依托国家健康医疗开放大学、中国医学教育慕课联盟,新版教材修订工作将全程贯彻融合理念,阅读纸书时可同步学习数字资源。

首次在医学教材中引入AR(增强现实)或VR(虚拟现实)内容,也是新版教材的一大亮点。据介绍,新版教材计划在解剖学教材中,融入3D解剖教学内容,并选择在诊断学、妇产科学等1个~2个成熟的临床学科中引入AR或VR内容。针对临床医学教学特点,融合教材也安排了丰富的操作视频、难点微课、情景视频等内容。

工匠精神永不变

此次教材由近百位院士和业内权威专家领衔主编,数十位院士专家组成教材评审委员会。“5年本科教育靠什么?就是靠我们今天要启动编写的这套教材。请大家学习前辈认真负责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把第九轮教材编写好,不负重托。”陈灏珠说。

葛均波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当年第一次参与该套教材编写工作的经历。在负责《内科学》冠心病章节内容的编写时,关于心绞痛的描述,自己参考了国外一些教科书描述为心前区胸骨后的疼痛和压榨性感觉。陈灏珠就提出给大学生讲课时,应确切讲清是胸骨后中上段。“作为陈老师的学生,我知道写教材是非常神圣的工作,每个标点符号、每句话都要仔细去推敲。”葛均波说。

“适应症和适应证有所不同。”陈孝平院士则举例说,如内科医生主要是药物治疗,是对某种病症用药,多用“适应症”,而外科侧重手术指征和证据,应为“适应证”,但一些年轻编者常常用反了,教材编写中要特别留心。还有很多书稿中常出现恶性黄疸、恶性梗阻,但黄疸和梗阻并没有恶性,这两个词是从英语直接翻译而来,实际应为恶性肿瘤引起的黄疸和梗阻。“裘法祖院士曾说,如果没有奉献精神和吃苦精神,就不可能编出高质量教材。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干细胞’教材这棵大树今后必将根深叶茂、常青不老。”(谭嘉)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