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文学艺术 > 正文

安徽已有72个国家级非遗项目数据入库

2017-08-08 09:43:12  来源:中新网  责任编辑:王俊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炎炎夏日,一把羽扇在手,摇曳生风。

坐落巢湖之滨、拥有千年历史的三河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江南四大古镇之一。水乡三河羽毛资源丰富,自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生产羽毛扇的历史。三河羽扇与苏州的娟团扇、杭州的纸折扇被誉为中国三大名扇。

因历史上种种原因,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河羽扇制作技艺几经失传。随着目前三河古镇旅游业的发展,三河羽扇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技艺传承迎来“春天”。

三河古街上,琳琅满目的商品,引得熙熙攘攘的游客不时驻足。为更方便地向游客展示羽扇文化,三河羽扇非遗传人丁政权正在筹建羽扇展览馆。

从事羽扇制作30余年的丁政权告诉记者,传统三河羽扇的制作有分拣、清洗、晾晒、扎把、穿丝、整形、上色、绘画、装璜等13道基本工序。“一坐十几个小时是常态。”

市场变化,使羽扇已从纳凉工具渐渐演变成一种工艺品。丁政权说:“传统的东西是民族的根基,但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所以要在保持传统手工艺不变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把新的东西融入羽扇制作当中。”

如今,丁政权已开发出孔雀开屏、鹰毛扇、雕毛扇、天鹅羽扇等20多个新品种。他的作品不仅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还成为地方馈赠国内外嘉宾的专用礼品,并多次在国内外手工艺精品博览会上获奖。一把中高端的羽扇价格从几千到几万元(人民币)不等。

丁政权拿着一把精美的羽扇向记者介绍,他将中国传统美术、剪纸、木雕等文化元素融入眼前这把羽扇的制作工艺中。“这就像厨师做菜一样,把几种菜品放在一起,炒出一种全新的美食。”

传承中“玩”起新意的还有“庐州蛋雕”合肥市非遗传承人王剑,他将中国绘画融合到蛋雕艺术中,在小小的鸡蛋壳上记录中国铁路事业的快速发展。

王剑告诉记者,因为自己身为非遗传人和火车司机的双重身份,所以他构思雕刻了“火车头”系列蛋雕作品。该组蛋雕作品上,雕刻有1949年以来中国铁路不同时期使用的火车头机型,从最早的蒸汽机到现在的动车、高铁。

“现在传承的环境越来越好,政府和民众对中国传统技艺越来越重视。传承的道路虽然坎坷曲折,但前途却光明。”王剑介绍,作为传承人要适应时代的发展,推陈出新。对此,他计划于近期“进军”网络直播。王剑说:“直播‘圈’都是年轻人,在那里可能会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喜欢上中国蛋雕文化。”

目前,安徽共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人类非遗名录项目3项,国家级非遗名录72项,省级非遗项目343项。安徽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汪顶胜介绍,为保护非遗技艺,安徽省已全面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保护体系。

近年来,安徽启动非遗濒危项目抢救工程和高龄国家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施行《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目前已有72个国家级非遗项目数据入库,近百项省级濒危项目信息采录完毕,形成音像数据素材超过10TB。完成首批10名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完)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