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文明 > 正文

让“小确丧”变成“小确幸”

2017-07-28 10:33:15  来源:黄山文明网  责任编辑:王江江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夏日炎炎,心情总会烦闷。于是,最近流行的一股“小确丧”风就席卷了朋友圈:“有时候你不努力一下,不知道什么叫绝望”、“比一个人吃火锅更寂寞的是,一个人没有钱吃火锅”……抱怨来了,沮丧也来了:生活原来过得这么“丧”。

其实,“小确丧”是“小确幸”这个词的反转。如果说“小确幸”是小而确定的幸福,能够让人对生活抱有一点期待,那么“小确丧”就是小而确定的沮丧时刻,精准地概括了我们大部分不快乐的日常生活。有人说,“丧”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表达了当下年轻人在生活压力下自嘲、娱乐、笑对人生的态度,具体表现在他们似乎对于生活不再态度积极。

从“小确幸”到“小确丧”,“丧文化”的萌发的确有其深层的社会原因。随着中国经济和城市化的飞速发展,生活在大城市中的年轻人也的确面临着他们的父辈不曾遇到过的新问题,漂流、孤独、渺小感、感伤和无力感也并非无病呻吟,如果处理不好,极有可能变成心理问题甚至一系列社会问题。但其实不少年轻人喜欢的所谓“丧”,并非完全的“沮丧”,不等同于负能量,“丧”也不意味着绝望,只不过是作为一种自嘲和排解压力的方式。很多时候,我们觉得生活总是不够完美,并不是因为有很多巨大痛苦,而是因为有很多小小的、不容易解决的问题,让人心烦,对它有种“无奈地接受”。“小确丧”虽然小,但如影随形。

其实,“小确丧”让我们对生活还保持着一丝希望。因为如果努力,它们大多数都能解决。生活中虽然有很多问题,但我们还有机会解决它。生活没有失控,我们还有变好的可能。甚至,“小确丧”也会让人感到:今天没有更坏的大事发生,还不错。生活不易,需要一点鸡血才能勇敢面对。吐槽完了日子还是要继续,。我们更容易适应快乐、幸福这样积极的正向情绪。

总体来看,中国的年轻人并不“丧”。“小确丧”是我们日常安全感的来源之一。它又小又密集,所以我们也就有很多机会不断去解决它,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激励。每解决一次,我们就感到了愉快,我们生活中就充满了密集的小惊喜,转变成“小确幸”。让我们每个人都珍惜自己的“小确幸”,快乐恬淡地过好我们作为普通人的小日子。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