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文学艺术 > 正文

对外文化贸易需要提质增效
——国家文化贸易学术研究平台三周年工作会议侧记

2017-07-24 09:47:50  来源: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郑正华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文化交流不是单行道,需要互学互鉴。”

“文化贸易对中国的软实力和硬实力都是有力补充。”

“文化贸易既要掏心窝子,也得掏腰包;既要把文化传播出去,还得赚钱,不赚钱不叫贸易了。”

7月16日,国家文化贸易学术研究平台三周年工作会议在北京宽沟会议中心举行,20多位来自高校、研究机构、知名文化企业的学者专家和业内人士围绕“中华文化走出去提质增效研究”主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和研讨,内容涉及影视、数字创意产品、服装设计、图书等多个领域。

研讨提质增效让文化的灵魂和精神走出去

“中国是文化产品出口大国,但体现思想内容、附加值高的文化产品出口比重低。”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中国WTO研究会外经贸咨询顾问委员会委员张国庆认为,文化走出去提质增效,应更加注重文化产品的精神内涵,让中国文化的灵魂和精神随着产品走出去。“要有战略重点,着重解决短板和薄弱环节,对富含精神内容的文化产品加大出口扶持力度。”

“在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提供的许多产品并不是他们所需要的。应进一步加强公共产品供给,不能自说自话,不能单方面强调输出。”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朱晓中说,要在文化交流过程中秉持互学互鉴的理念,以真诚平等、有情感温度的交流激起外国人心中的涟漪,文化走出去后方能入人心。

“我理解的‘提质增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义上的‘提质增效’。”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文化经济研究院教授魏鹏举认为,数字创意产业是中国文化产业最具潜力的领域之一,也将成为对外文化贸易最有前途的领域。“数字创意产业所生产的文化产品更能吸引年轻人,在跨文化、跨语言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折扣也更小。”魏鹏举说。


聚焦“一带一路”

文化贸易推动民心相通

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推动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已成为中外多国共同的诉求。

“发展对外文化贸易是更好推动‘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理性选择。”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王海文认为,北京市在全力推进对外文化贸易发展的过程中,应注重京津冀一体化和“一带一路”的双重驱动,将首都发展定位和区域协同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尊重和运用文化行业发展规律,满足文化生产、交换、分配、消费所提出的各方面要求。

于2014年3月正式揭牌运营的上海—佛罗伦萨中意设计交流中心,是中国在欧洲建立的首个创意设计产业发展基地。该中心通过创意设计领域的深度交流合作,实现了在欧洲市场一点带动多点的走出去战略布局。浙江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陈朝霞结合该中心的成功实践,提出了推动文化走出去的多个建议:以创意园区为基地,推动对外文化贸易;以文化活动和艺术交流为舞台,加强文化融合;以峰会、论坛为平台,塑造企业文化品牌;以国际性比赛为契机,汇集文化创意人才;以创意会展为场所,扩大产品市场。

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台长李世强从传播角度发表了看法。他认为,传播不一定会立即显现出经济效益,但从社会效益层面来看,文化传播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特别是以文化交流推动民心相通的过程中,可以尝试从产业的角度,把传播力转换成生产力,转换为一种贸易的具体形式。”

分享实操经验 向市场要效果

观点交锋发人深省,业界人士的实操经验也备受关注。

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电视部副总经理程春丽说,华谊兄弟在电影方面的国际化程度较高,通过收购一些国外电影公司,以“借船出海”的方式把中国电影带出去。“硬塞肯定不行,把拷贝免费赠送给外国院线、电视台还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在程春丽看来,电影电视走出去还是要向市场要效果。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总干事张洪波对这一观点表示赞同。“图书版权领域也是如此,不能一门心思往人手里塞书。实际上,即使是版权交易,买家也会考虑为什么购买你的版权。”他说,近年来,中国图书走出去取得了一些成果,其成功原因之一在于重视汉学家、外国翻译家——他们更懂得本国读者。


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电影中国”创始人、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总监陈挚恒认为,应高度重视互联网电影市场的快速发展。“从互联网平台来看,整个市场的定制化和个性化需求越来越明确。这不仅指内容方面,如今,每个人选择浏览内容产品的碎片时间,都将形成精细化的需求市场。”

刚刚从法国巴黎归来的北京服装学院副教授、北京APEC会议领导人服装设计师楚艳分享了推动中国服饰文化走出去的感悟。她认为,在对中国优秀传统技艺进行传承和保护的同时,应挖掘属于中国的色彩美学体系。“世界时装界需要东方为其注入新鲜血液。将来,能与西方时尚大牌抗衡的,一定是带有非常浓烈的中国文化意境的品牌,以东方之美为生活在快节奏时代的人们带来内心的宁静。”

国家文化贸易学术研究平台首席专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校长李小牧表示,古丝绸之路是由商人们带着驼队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从事学术研究的专家学者也应重视来自业界的实践经验。“如果能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做些实实在在的贡献,国家文化贸易学术研究平台的作用也就实现了。”

据国家文化贸易学术研究平台秘书长、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李嘉珊介绍,在文化部外联局支持下,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牵头成立的该平台目前已有国内成员单位32家、海外合作伙伴16家,平台专家67位,其中外籍专家5位。“国家文化贸易学术研究平台要做文化走出去理论的探索者和构建者,做文化走出去学术研究的先行者。在政府决策咨询方面,平台是建议者和推动者,在人才培养方面则是创新的领航者。”李嘉珊说。(记者 叶飞)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