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南平频道> 县市速递> 建瓯 > 正文

建窑的不老神话

2017-04-28 10:00:0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江江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讯(记者 林张清 通讯员 魏永青 魏剑生 黄纲明 文/图)建盏与北苑御茶园是分不开的。北苑御茶园遗址位于建瓯市东峰镇凤凰山,距建瓯城区16公里。五代闽龙启元年(公元933年),有个种茶富户张延晖把凤凰山方圆三十里的茶山悉数献给闽王,列为皇家御茶园,因该园地处闽国北部,故称北苑。宋代周绛在《补茶经》中盛赞“天下之茶建为最,建之北苑又为最”。诗人陆游在《建安雪》中高度评价“建溪官茶天下绝”。

建窑所烧的建盏,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北苑御茶园存在458年,窑火旺了458年。宋代斗茶之风盛行,天下皆以鉴茶品茶、冲泡茶艺为乐。古时建安(今福建省建瓯市)小松镇渔村等处建窑烧制的黑釉瓷器闻名于世。但建窑建盏兴也北苑、败也北苑,曾经作为宋代社会特殊的文化载体的建盏,自元以后,饮茶风俗的变化,建盏茶具退出历史舞台。地处建阳、南平、武夷山的窑火熄灭,烧制工艺无人问津,但在建瓯市东峰镇坤口村,莲花坪黄氏家族烧窑人,千百年来,仍从事着烧制酒坛、缸、钵、碗的行业,制作技艺和柴烧技术与古代建窑建盏柴烧技艺相似。

4月27日,在莲花坪“北苑皇纲”建盏的制坯成型车间,85岁的黄志松带着儿子黄纲兴、黄纲财、黄纲平,采用手工拉坯成型的古老工艺,将泥拉成器坯,灵活运用推、拉、收、放等手法,找到器壁最佳形式成型,一气呵成。黄纲兴这样介绍道,选瓷矿、瓷矿粉碎、淘洗、配料、陈腐、练泥、揉泥、拉坯、修坯、素烧、上釉、装窑、焙烧。这短短的十三道工序看似简单,其中却包含了黄志松几代人不断尝试,改进的成果。

东峰莲花坪柴窑烧制兔毫盏的黄志松老人说起他的爷爷黄仁造、父亲黄立勘早年烧制陶瓷,历经艰辛,不懈探索,来努力提高制品成功率。虽然那个年代,兔毫、油滴等系列建盏产品失宠,但运用相似配方用柴窑烧制的瓷器,甚至黑碗,均体现了较高的工艺水平。

自1979年,省内外有关部门组成攻关小组,进行仿古建盏实验,在1981年完成了仿宋兔毫盏试验,从釉色、纹理还是胎骨、造型都达到了以假乱真的水平。从那时起,黄志松特别关注外地仿制建盏的烧制信息。运用47米长的龙窑,加工黑釉瓷产品,经过反复试验,掌握了曜变、金兔毫、银兔毫、油滴、鹧鸪斑纹为主的“建盏”在窑内高温焙烧的过程中,通过控火的技术,使釉面产生各种自然奇特的斑纹。

说起技艺传承,黄纲财认为“建窑建盏烧制技艺”早已不见记载,也没有口口相传的依据,但传统的柴火烧窑能让产品在控火技术中,获得为数不多的曜变、油滴、鹧鸪斑纹为主的仿制“建盏”。建盏烧制技艺要恢复,重要的是采用古法用木柴为燃料,釉面原料不加化学物品,原汁原味的让祖上的技艺发挥。

烧制建盏的过程耐心而又虔诚,在窑内高温焙烧的过程中,通过瓷与火的碰撞,无数次的烧制,很好的作品甚至不足百分之一。但偶尔稀少珍品的出现却足可以弥补这千百次的失败。关于这一点,老人黄志松深深地明白:没有千锤百炼的失败,何以窥探深藏于奇美斑斓釉面上的密码!

一个失传了数百年的传统工艺,正因为有了黄氏家族那么多执着的烧窑人的坚守,才让建盏复烧工艺得到完善。黄氏家族几代人虽做不到“兔毫紫瓯新”的绝艳,但也试制出不少品质独特的兔毫、油滴等系列的建盏品种。这是传承记忆中的复刻,重拾了柴窑烧制建盏传统技艺。

目前,黄家兄弟的作品,早已成了海内外人士收藏的最爱,黄家兄弟还热心为外地的同行建造柴窑,并热心为他们解决生产工艺提高的问题,仅去年就用自家柴窑,为外地同行烧制建盏40多批次,有力促进了建盏市场的繁荣与发展。

图1:85岁的黄志松与儿子黄纲财探计器壁最佳成型形式。

 

图2:采用手工拉坯成型的古老工艺,将泥拉成器坯。旋转的拉胚机发出‘簌簌’的响声,柔软的泥胚逐渐在老人黄志松手中成型,推、拉、收、一气呵成,这是建盏柴烧手工技艺的美,她隐藏在古老记忆传承的深处。

图3:一个失传了数百年的传统工艺,正因为有了黄氏家族那么多执着的烧窑人的坚守,才让建盏复烧工艺得到完善。

 

图4:建盏烧制技艺要恢复,重要的是釉面原料不加化学物品,原汁原味的让祖上的技艺发挥。

 

图5:建盏烧制采用古法用木柴为燃料。

 

图6:黄家兄弟一年来,用自家柴窑,为外地同行烧制建盏40多批次,有力促进了建盏市场的繁荣与发展。

 

图7:目前,黄家兄弟的作品,早已成了省内外人士收藏的最爱。

 

图8:一个失传了数百年的传统工艺,正因为有了黄氏家族那么多执着的烧窑人的坚守,才让建盏复烧工艺得到完善。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南平要闻
更多>>南平民生
  • 新闻图片
  • 生态南平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