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县域风采 > 光泽 > 正文

光泽:优化产品产业结构 推进农业提质增效

2017-04-22 16:24:08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江江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讯 (记者 林张清 通讯员 肖和勇 蒋巧玲)“一只鸡”带来巨大财富。福建圣农集团2016年度财报显示,其总资产超过130亿元,营收突破百亿。漂亮财报背后的良性肉鸡食品全产业链,如今成为福建光泽建设“中国生态食品城”的强劲引擎。为此,当地正在大力推进“百日攻坚战”,为这一“引擎”添动力、提速度。

这个春天,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三农工作新号角。地处武夷山腹地、闽江富屯溪源头的山区县,在此番“百日攻坚战”中,如何持续优化产品产业结构,推进农业提质增效?

“把蔬菜卖出名堂”

在光泽县油溪村,返乡大学生叶芬在2014年创办武夷绿园蔬菜专业合作社,种植规模已扩大到300亩。

走进大棚,工人们在此采摘莴笋、芹菜和萝卜。不远处的大棚里,耕机正来回运转,时令蔬菜籽即将下地。

“不打算再扩大规模,现在考虑把设施搞起来。”叶芬说,过去一年,根据当地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村里11个贫困户将每户申请到5万元贷款注入合作社,加上自筹的200多万元,均用于增设水渠、变压器和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等设施。同时,得益于农业设施补贴,每亩温室大棚改造还节省了5万元。

光泽县农业局副局长邱学文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牵涉到大农业的方方面面,通过农业设施升级改造来提质增效,叶芬去年花掉的这些钱是值得的。

武夷绿园蔬菜专业合作社全年产出50多种时鲜蔬菜,年产量1500多吨。合作社还在光泽县城市场、社区开设6家门店,直销或批发蔬菜。“我们的蔬菜,90%在光泽本地消化掉。但我们在光泽本地菜市场只占10%的市场份额。”

“设施好、品质好是标配,蔬菜卖出名堂是方向。”叶芬告诉记者,调整蔬菜品种、规模都是正常动作,合作社打算试水电商销售,目前电商网站正在升级。“我们还要做体验式的农场,搞定制农业、观光农业。”此外,合作社也在积极申报绿色商标。

“树大还要叶丰”

光泽县黄溪村村主任陶福明和水稻种植合作社理事长高阳,正商量着1000亩水稻实验基地运作事宜。高阳说,合作社今年打算引进新的水稻品种“泰丰优3301”——育苗还没开始,销路已有方向。高阳介绍,在福建福州一些企事业单位、江浙沪商超市场已谈定100多个销售网点。

“这1000亩的实验田将成为我们的样板基地。村里和合作社还要联手申请商标,打出光泽本地优质稻米品牌。”陶福明说。

在陶福明和高阳看来,水稻规模化种植,也能提升病虫害防控能力。“不同品种,生长周期不一样,施肥时间不一样,除虫时间也不一样,病虫害往往会迁移,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光泽县农业局副局长邱学文介绍,当地种植的水稻品种达200多个,产量、质量良莠不齐。目前,有关方面正着手对粮食产业进行整合,以期提质增效。

“树大更要叶丰,光泽县不能只有圣农品牌,粮食等农产品也应该打造出一批拳头产品。”陶福明说。

“1+3”的产业集群

在“中国生态食品城”建设当中,陶福明的建议不无道理,光泽县对此也给出了“方案”。

光泽县委书记陈敏辉向记者勾画的“中国生态食品城”战略构架,是一个由圣农产业化发展与水饮料产业开发、中药饮片与中药提取、淡水鱼加工等项目构成“1+3”的食品产业集群。在此基础上还同步发展酒、茶、粮、笋、菌、油茶、蜂蜜等特色产品。

陈敏辉表示,在培育壮大食品加工“1+3”产业的过程中,当地将加快产业技改升级,推进农业4.0,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和经营方式,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把绿色生态的金字招牌树起来、产品卖出去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