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福建日报看南平 > 正文

南平竹产业该如何行稳致远?

2016-06-02 09:24:5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6月2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刘辉)

今年初以来,南平在竹产业发展上动作频频。

1月,总投资13.5亿元的新型生物质糖产业化项目落地建瓯中国笋竹城,生产糖尿病人也能吃的“糖”,南平竹生物医药产业取得突破;

4月,国家林业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福建闽北分中心落户建瓯;

5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齐生、南京林业大学竹材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员蒋身学应邀加入政和县竹木制品商会院士专家工作站……

这些动作,其目的都是使南平竹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南平是我国毛竹生长最适宜区和笋竹主产区,毛竹林面积占全国十分之一。南平竹产业在2015年取得空前的快速发展,全市实现竹业产值260.8亿元,同比增长29.9%,其中:一产(竹林经济)产值63.2亿元,同比增长18.5%;二产(笋竹加工)产值171.9亿元,同比增长30.8%;三产实现产值25.7亿元,同比增长60.5%。

然而,要让竹产业行稳致远,达致千亿元产值的目标,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隐忧。

比如,从资源量看,南平年产竹材1.7亿多根,已接近生态承载上限,而目前仅邵武年加工需要竹材就达4500万根,资源瓶颈将越来越严重;

又如,企业创新意识不强,产品同质化较严重。竹制品大多是厨卫、家居类产品,科技含量不高,极易仿造,有的产品沦为地摊货,价格没比较优势;

再如,管理体系不顺畅,部门协同没到位。竹产业相关的服务部门各自为政,林业部门管种植,经贸部门管加工流通,有的县林业局竹业科仅两个人,一人管山上一人管山下,公共服务能力明显不够……


解决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从南平竹企及相关部门的努力中,也能窥见竹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创意玩转竹品市场。邵武味家集团去年承办全国首届“张三丰杯”国际竹与生活工业设计大赛,评出10大类26个获奖作品,充实进产品库。两款由旗下公司设计师设计的衣帽架和茶几凳,在国内各大电商平台上线后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集团更是连续两年摘取天猫全国竹木制品类销售冠军。

县域实现差异化发展。建瓯的室内地板、建阳的户外高耐地板、政和的竹茶盘,以及建瓯、松溪的笋食品产业都形成集聚效应,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特色和亮点。

科技创新占领制高点。在建瓯中国笋竹城的福建省竹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笋竹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不少企业与科研院所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或成立企业技术中心,加强竹产业研发和成果转化能力。政和县林业局组织起草《竹茶盘》地方标准,并于2015年修订升格为全国标准。

人才培育和引进不可或缺。去年南平组建的第一届专家顾问团,就聘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齐生和中国林科院竹质工程材料研究中心主任于文吉两位专家,并依托他们的研究团队建立了闽北竹产业智库;武夷学院建设“竹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立足闽北竹类资源开发与竹材加工领域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开展研发和转化。

第三产业是潜力所在。大力开展“闽北竹海”特色旅游,打造宝山竹海、上湖竹林栈道、来布千亩小径竹、西际千竹园等一系列精品旅游景点;大力发展笋竹贸易和流通业,巩固加强建瓯春天笋竹交易市场作为全国最大的冬笋交易市场的地位,尽快搭建公共科技、电子商务、展示展销的公共服务平台。

竹产业是全球公认的绿色产业,拥有巨大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通过抢占产品、科技以及人才等高地,南平竹产业将会迎来更快更好的增长,进而打造全国竹产业的“硅谷”。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