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南平新闻 > 正文

凿开废墟托举生命——建阳区小湖镇下墘村泥石流灾害搜救侧记

2016-05-11 16:22:08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李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雷电交加,暴雨如注。

5月9日清晨5时许,建阳区小湖镇下墘村还未从睡梦中醒来,“轰隆隆”的一声惊天巨响,打破了深山的寂静,上万方泥石流从村后的高山上倾泻而下,瞬间将山下的民居吞噬。

一场巨大的灾难从天而降。

百里急驰援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救援行动就此展开。

建阳区委、区政府领导第一时间率应急抢险分队、医疗救护小组及地质应急专家50余人迅速赶往现场施救。

与此同时,武警南平支队派遣二大队大队长李智,带领15名官兵携带救援器材火速赶往事故现场开展救援工作。

“自5月5日8时至9日8时,建阳区出现持续性强降雨、强对流天气,全区13个乡镇过程雨量均大于200毫米。连续几天的暴雨,山体滑坡、道路冲毁、电力中断,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了威胁与损害。”

冷雨中,车队一路急驰。

路上,到处是塌方。山石泥沙淤积,断树残枝横陈。暴雨之下,救援人员每前进一步都十分困难。

离下墘村还有十余公里时,道路被完全阻断。下溜的山石砂土和倒伏的大树覆盖了多处路面,被山洪掏空的山路,险情丛生。

“下车,步行!用最快的时间赶到下墘村。”区领导指挥救援队伍果断弃车,徒步赶往受灾地点。途中,手足并用,趟过齐膝深的淤泥,甚至坐铲车、乘摩托、搭拖拉机……一路上,武警官兵背负沉重的救援器材,向事发现场疾行。躲避随时可能崩塌的泥石,行进过程困难重重,成为第一支抵达事发现场的军事救援力量。

经过4个多小时的强行军,救援力量终于抵达受灾点。

与死神竞速

灾难现场,一片狼藉。田野上,洪涛咆哮;村道间,泥泞不堪;倾泻而下的泥石流,使30多幢民居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坏,其中,两幢民居中,有6人被埋。

灾难发生之初,下墘村党支部书记张善煜立即组织党员干部和青壮年村民自救。党组织的主心骨作用,稳定了民心,增强了村民战胜天灾的信心。

区救援力量抵达后,立刻投入紧张的搜救工作。

“救人第一。同时,组织群众撤离危险区域!”

因为道路阻碍,大型机械无法及时入村,武警官兵便手执铁锹,或徒手作业,搬开泥石、杂物,仔细搜寻可能的生命迹象。

“空间小,地势复杂,操作难度大。并且,泥石流随时可能再次发生。”两天中,近百人次武警官兵连续奋战,轮番上阵。

救援队伍接踵而至。

从事故现场到城区50多公里长的公路上,每隔一小段就有一个塌方点,为抢通被洪水冲垮的道路,交通等部门出动装载机、挖掘机、养护及抢救车辆,分赴各溜方点,清除路面土石方;电力、通讯部门派出精兵强将,为受灾点恢复供电与通讯。

5月10日下午,武警南平支队作训股参谋林明在查看险情时,发现下乾村79岁的五保户张胜武被困在半山腰上。林明不顾危险跨过积水,爬上山坡,将老人背了下来。

经过34个小时紧急救援,截止到昨日17时40分,最后一名失联村民被救出,至此,6名被困人员全部找到,其中2人轻伤,4人不幸遇难。

灾难与希望

两天来,省市区领导赶赴现场,指导抢险救援工作,要求尽快抢救伤员,确保群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记者了解到,灾情发生后,建阳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紧急调运300床草席、50顶帐篷、200床棉被,100箱面包等救灾物资送往灾区,灾民安置工作由此全面展开。

小湖镇政府迅速组织了9辆客车,把部分受灾群众转移到镇上,安排住进当地旅馆。

记者看到,宾馆房间干净整洁,设施齐全。住进宾馆的受灾村民邱火旺说,因为村里停水停电,已经无法正常生活。镇里当晚就组织车辆把部分村民转移出村,有的投亲靠友,有的则被安排住进了当地的宾馆。镇里还给予每个灾民一定的伙食补贴。

记者还了解到,受伤的2个村民被救出后,立即送到建阳第一医院检查治疗。目前两人生命体征平稳。

截至目前,通往下墘村的道路基本抢通,电力以及通讯正在逐步恢复,村民已全部转移,救灾物资等也发放完成。

“我们一定能够渡过难关,一定能够重建美好家园。”下墘村党支部书记张善煜说。(志明 忠卫 柳珍 冬勇)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