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南平新闻 > 正文

山下乡:念好“山”字经 做活“竹文章”

2016-04-21 08:52:40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李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浦城县拥有竹林面积73万亩,是福建省的主要产竹区之一,但由于农村劳动力缺乏、劳务工资大幅上涨等因素提高竹产业的生产成本,二三产业发展不足也造成该县竹产业发展的短板。近年来,浦城县山下乡竹农通过科学管护、制作笋干、发展林下经济和竹海旅游等方式,大大提高了竹山的效益,亩均经济效益达到1500多元。

科学管护,出笋率增长三成

19日正值谷雨节气,又恰逢山下乡赶集的日子,可集市上却比平时冷清了不少。原来,村民都去挖笋或制作笋干了。

“往年,这个时候早就下山干别的农活了,但今年山上还有竹笋长出来,估计还得再挖上一个星期才结束。”正在山上挖笋的小溪村村民祝树启乐呵呵地告诉笔者,去年他家的竹山在县林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施了有机肥,今年的出笋期比往年延长了,出笋率也增加了不少。

2015年,山下乡积极争取省现代农业(林业)项目,投入资金200多万元,建设竹山机耕道和山地水利设施,组织竹农进行竹山施肥,开展竹山科学管护培训等。一系列举措,让全乡竹山的出笋率比往年至少增加了三成。

山下乡拥有竹林5万多亩,境内气候温和,土壤湿润,十分适合毛竹生长。乡党委副书记陈武说,该乡历来重视竹山科学管育,从上世纪末开始,竹农就在林业部门和乡党委、政府的引导下,实施了一系列的科学管育措施。通过竹农们的努力,毛竹产量和质量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收入成倍增长。

精深加工,竹农收入翻番

“我家祖祖辈辈都制作笋干。”王柏村村民李昌河正在加工黑笋干,他告诉笔者,山下乡制作笋干已经有超百年的历史,每年清明到谷雨时期,家家户户都做闽笋干。

闽笋又称明笋,因产于福建故称闽笋,选用优质鲜笋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去壳、蒸煮、漂洗、压片、烘干、整形)加工而成,是来自大自然的无公害食品,素有“八闽山珍”之称。

做了4年笋贩的李昌河深知闽笋在市场的需求和价格,之前有不少顾客向他反映,闽笋虽然好吃,但质地太硬很难切。2008年开始,他尝试着在闽笋的制作工艺上进行改良,制作出来的黑笋干因更柔软而深受顾客喜爱。如今,他加工的“山下黑笋干”在市场上已卖到每公斤100元,价格是普通笋干的两倍。

源头村则发挥盛产白玉笋的优势,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源头贵妃白玉笋”商标。依托山下乡文新毛竹专业合作社,组织竹农加工生产“源头贵妃白玉笋”系列产品。今年,村民利用清明前的白玉笋加工成笋干500多公斤。这种笋干因色泽好看、肉质嫩,销路畅。“目前,福州、上海等地客商以每公斤200元的价格前来订购。”源头村党支部书记冯文新说。

据不完全统计,山下每年制作各种笋干40万公斤,产值3000多万元,占竹林经济效益的50%以上。

林下经济,提升竹产业附加值

“每亩要留新竹60株,确保竹山立竹量在每亩200株以上。”19日,小溪村党支部书记毛信昌和县林业局工作人员走进竹山,指导竹农科学留养,为该村开发竹海旅游做好准备。

小溪村林地面积18000亩,其中竹林面积11800亩。该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依托山、水、田园等要素,以竹业开发为支撑,打造集乡村休闲、高山避暑、农事体验、红色教育为一体的复合型乡村旅游项目。目前,该项目已启动建设。“我们已规划在竹林里建设自行车道、休闲茶屋、趣味体验区、挖笋欢乐园等,并圈养鸡鸭,希望通过发展竹海旅游和林下经济来提升竹产业附加值。”毛信昌说。

在该乡的源头、水门、王柏等村,则充分利用竹林空间,鼓励竹农套种铁皮石斛、无患子等名贵药材600多亩,以提升竹产业附加值。

(柳志勇 吴勇君 叶永仕)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