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南平民生 > 正文

浦城:百亩大棚盘活一个小山村

2016-04-15 08:33:53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杨斯羽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这个春天,到官田村采草莓看油菜花的人真多。

“真要感谢村里建大棚,草莓好种了,游客也多了。”草莓种植户梁清和种植了2.4亩设施大棚草莓,游客采摘价为50元1公斤,比收购价高出20元,这样算下来,大棚种植草莓1亩的产值近3万元,纯收入也有1万多元。“今年的草莓供不应求,一成熟就被采完了。”

官田村位于浦城县北部管厝乡,全村共1000多人,水稻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效益不高。16年前,梁清和等几位村民率先从浙江引进草莓种植。

“原来一直都在露天种,亩产500公斤左右,每公斤才卖12元。”梁清和说,相比外地用温控大棚种植,效益差距很大。但大棚投入太高,对于个人来说,建大棚难度很大。

2014年,他们找到村支书李如忠,说起了建大棚的想法,双方一拍即合。“现在村里种田的人大多是中老年人了,年轻人都外出创业,村里一直想谋求一条长远发展之路。”李如忠说。随后,村干部们就去县农业局了解情况。起初只想建50亩大棚,后来大家一商量,既然要做就做大,搞个100亩,让村里人不仅种草莓,还可以种蔬菜瓜果。

村里组织了村干部、小组长、村民代表到延平、建阳、政和等地学习考察。考察一番后,大家发展大棚的信心更足了。回来后,村里多次组织召开村民小组、小队协调会,最终向村民租到了100亩地。

地有了,建大棚的钱从哪来?“1亩大棚的成本要4.1万元,100亩就要410万元。”李如忠说,村里想方设法,争取到农业局、移民局等补助的项目资金200多万元,剩下的资金缺口由村里的两家农业合作社向银行争取到了贷款。

2014年12月,100亩、86个现代化的钢架大棚建成投入使用。

“建成后,考虑到村民没经验、有顾虑,于是免费租给有意向的村民使用一年。”官田村支委黄天孙介绍,经过一年的运作,村民尝到甜头,现村里有100户加入了大棚种植。大棚基地种有草莓、芋头、长豇豆、南瓜、空心菜等十余种农作物,其中,草莓16个棚,葡萄9个棚。

“我已是第二年租了,租一个大棚加上管理费只要800多元。”梁清和说,他承租的两个棚种完草莓马上又可种一季水稻;种植水稻的收入抵大棚租金后还有剩余。草莓的根、茎、叶腐烂后,就可作为种植水稻时的农家肥,不用再施化肥,种出的大米品质更好,很多外村人来抢购。

万安乡连墩村村民吕建孙与官田村村民王海强合作投入10多万元,一口气承租了30个大棚种植蔬菜,目前共种了10个棚空心菜、10个棚洋秋葵,还有毛竽头等。“基地现在全施农家肥,按无公害蔬菜标准种植,主要销往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王海强说。

村里还发展起了采摘游。“春节假期营业额近20万元,平时每个月有三四万元。”王海强说,看到草莓采摘引来众多游客,2015年便办起了家庭农庄。他建了10个灶,买了21张大圆桌;农庄提供油盐、大米,游客可买大棚里的蔬菜自己烧,这种方式深受游客欢迎。

目前,王海强正利用自家的两座房子装修20间客房,“五一”假期就可提供住宿,让游客享受吃住游一条龙。

现在,很多外地人想来官田村租大棚,有的开口就要十几二十个棚,但已经“没货”了。李如忠说,当务之急是把大棚设施的配套服务跟上去。为此,村里联系了县农业局,请农技员经常到田间地头指导。村里还打算建一冷库,以便对一些散户的果蔬进行统一调配。

2015年初,村里建成了“沙里家庭农场”。今年初以来,加紧对一水库进行改造,以提供给游客垂钓、游玩。管厝乡立足官田大棚的特色优势,计划在官田村沙里片区的400亩溪洲地建设农业休闲观光园,发展现代农业,开发生态旅游。

采访手记>>>

挖掘农业农村潜力

据省农业厅初步统计,清明期间,我省各地乡村休闲旅游火爆,游客接待量近10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亿元以上。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对农业多功能价值的再发现,使农业生产、乡村风貌成为独特的旅游资源。

目前,农村面临外出人口多、劳动力老龄化的问题,如何探寻一条适合村情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真正实现村庄美、百姓富,是摆在村干部和村民面前的现实问题。实际上,农业和农村尚有很大的潜力待挖掘,要跳出农业看农业,跳出农村看农村,充分挖掘农业的多功能价值,实现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