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滚动图片 > 正文

南平:学校、报社、出版社内迁 抗战文艺活动蓬勃发展

2015-08-25 09:18:40 树红霞 刘辉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福建各阶层民众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感召下,利用话剧、歌咏等文艺形式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活动。而彼时的南平,由于学校、报社、出版社的大量内迁,抗战文艺活动更是蓬勃发展。近日,记者走进南平,探寻那段令人难忘的历史——

抗战文艺别样“红”

  国立暨南大学建阳办学旧址 王柳珍摄

东南网8月25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树红霞 刘辉)山城南平,两溪交流,群山环抱,自古以来就是兵家要地。抗战期间,闽北地理位置优势再次显示,成为战争避难之所。东南沿海城市沦陷后,国民政府一些军政机构、工厂、商家、学校、文化团体等迁到闽北,市区居民从1万余人猛增到10万人,昔日的抗战后方成为东南半壁江山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心,南平也因此被称作“小重庆”。

文艺宣传唤醒国人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南平不少救亡团体已开展了救亡话剧演出,有的团体还设立演出队、歌咏队,以文艺宣传的形式唤醒国人,取得了极好的宣传效果。”党史专家林强告诉记者。

林强曾在南平地委党史研究室工作六年,其间通过多方查找资料,编写了多本南平抗日革命史书,对于南平的抗日救亡活动,如数家珍。

“当时,闽北各县先后成立‘七七’剧团、剑津中学剧团、抗敌剧团、青年剧社等抗日戏剧团体,经常在各大戏院公演,义演《放下你的鞭子》《回春之曲》《珠江怒潮》等抗日戏剧。”林强说,抗日戏剧团体还派出小分队,肩背道具、行装,跋山涉水到各乡村巡演,揭露日寇在中国的暴行,激发民众抗日情绪。

1938年秋,由平津流亡学生团成员项德崇(项南)等人成立的抗敌剧团,在顺昌洋口、城关举行《三江口》《菱姑》《夜之歌》等抗日剧目公演,轰动顺昌城。建瓯邮电部门也成立抗日邮电业余剧团,在建瓯大戏院和丁家巷剧场演出抗日独幕话剧,深受群众欢迎。

在松溪,由30多位小学教员组织的抗日救亡话剧团,自编自演了8场方言话剧《守财奴》,以犀利、尖辣和幽默的语言,鞭挞了那些不顾民族危亡、不肯为抗日出力的守财奴,号召人民有枪出枪、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积极支援抗日。

除话剧外,东南区进步的音乐工作者经常在南平演出,如永安音乐学院的《黄河大合唱》、剑津音乐团的救亡歌曲演出等。从福州迁来的格致中学音乐团来到南平黄金山,在剑津礼堂进行了两天精湛的演出,他们演唱《民族的奋斗》歌剧中的一乐章——“沦陷的悲哀”,以上海工人抗日运动为主题,声调激烈悲壮,群众备受鼓舞。

“在抗战时期,南平城区还举行过‘万人大合唱’集会,由中学教师教唱抗日歌曲,悲壮激昂的抗日歌声响彻山城。”讲起这些抗日事迹,林强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这些大大小小的剧团、歌咏队走遍南平的大街小巷,把闽北抗日救亡运动不断推向高潮。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