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南平新闻 > 正文

南平发展的三个“+”

2015-05-20 09:00:1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施柳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讯(福建日报记者 刘辉)

当前南平发展机遇难得,概括来说,其发展与突破拥有三个“+”。

其一是“互联网+”。

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结合,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提升传统产业的创新力和活力。

这方面南平已有一定成功经验。比如,政和95%以上的生产性企业通过阿里巴巴诚信通平台获取订单,去年通过诚信通平台获取订单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39家,4家企业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获取订单1500万美元。去年该县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突破3亿元,成为中国淘宝天猫网购金额增长最快的25个县之一。

去年9月试行一个月,后来又延长半年的“一元门票游大武夷”活动,把互联网思维和旅游业相结合,让大武夷旅游着实火了一把。

随着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深入实施,南平传统产业将不断与网络深度融合,进而焕发出新活力。

其二是“绿色+”。

今年3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绿色化”,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相并列。

“绿色+”,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产业经济结构。这与南平以绿色食品加工、旅游养生、生物工程、特色现代农业等为重点,大力推动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着力打造具有特色规模优势的绿色现代产业体系不谋而合。

“绿色+”,是一种环保节约低碳型的生活方式。南平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具有南平特色的新型城镇化路子。

南平推进“绿色化”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成功争取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循环经济示范城市、智慧城市试点、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城市区域性试点、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和武夷山生态旅游发展示范区等国家级绿色“金牌”,正努力创建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完全有条件实现绿色发展与跨越发展的有机统一,做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者和先行者。

第三是“高铁+”。

如今的高铁不仅是一个交通概念,更是一个经济学名词。高铁经济,依托高速铁路的综合优势,促使资本、技术、人力等生产和消费要素,在沿线实现优化配置和集聚。

合福高铁尚未通车,“最美高铁”“世遗高铁”概念已炒得火热。可以想见,随着高铁的通车,沿线城市的旅游经济将迎来重大机遇。

闽北山区,长期苦于交通滞后,就连旅游龙头“双世遗”武夷山景区,也不得不为如何让更多游客进得来绞尽脑汁。待高铁通车,武夷山市到福州约1个小时,到厦门约3个小时,到上海约3个小时……时空距离缩短,大大提升潜在游客的旅游意愿。“高铁+”,将成为南平经济延伸旅游产业链的重要引擎。

再举个例子,南平不少企业苦于引进、留住人才难,高铁带来的便利有可能解决这一难题。企业完全可以实现将研发中心留在大城市,将生产部门转移到高铁沿线城市,形成服务业和制造业集群。

顺势而为,高铁时代的到来,还会推动南平房地产、旅游、商业、物流业、金融、娱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加速区域经济的产业提升。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