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南平民生 > 正文

邵武一个平凡农民龚茂发的傩舞人生

2015-01-27 08:35:4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邓忠卫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1月27日讯(实习生 朱元琳)

龚茂发今年80岁,是邵武市大埠岗镇河源村上龚家自然村一个平凡的农民,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邵武傩舞代表性传承人。他的一生,是传承这项民间文化的执着一生。

邵武傩舞始于宋代,迄今已传承上千年,现仍流行于邵武市大埠岗、和平、肖家坊、桂林、金坑等乡镇,2008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与其他地方衍变成了“戏”的傩舞不同,在面具、服饰和舞蹈动作等方面,邵武傩舞有着明显的古傩韵味,被誉为“古代舞蹈活化石”。

自少年时代起,龚茂发就深受傩舞熏陶,对傩舞有着强烈的兴趣。白天忙农活,晚上在家偷偷学。龚茂发回忆,当时没有电灯,他就烧松脂照明,那种气味很是难闻。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学会了邵武傩舞中难度极高的“跳番僧”和“跳八蛮”。

30多岁时,当时的大埠岗公社社长王祖发找到龚茂发,要他组建一支傩舞队。但当时的农民生活负担重,对跳傩舞的积极性不高,组建没成功。但龚茂发没有放弃,他经常自费到县文化馆学习傩舞,同时向亲人、朋友、邻居宣传傩舞。

20世纪70年代末期,村里开始分田到户,农民的日子越过越好,龚茂发觉得时机成熟了,开始组建傩舞队。一开始,很多队员学了一半就走了。龚茂发就挨家挨户去村民家中宣传“招人”。在他的努力下,最终,龚茂发组起一支稳定的14人傩舞队伍。

傩舞队没有经费来源,最开始的服装就是普通的白衬衫加草鞋,锣、鼓等工具都是从农民家里东拼西凑找来的。队员们利用晚上、农休季节学习傩舞。

渐渐地,傩舞队在当地名气越来越高,每年都被周边村庄邀请去表演。龚茂发组建起3支傩舞队,有40多名队员。上龚家傩舞代表队还成了当地的文化名片。2007年,傩舞被编入大埠岗中学课程,邵武傩舞的传承发展有了新舞台。2013年,作为南平市第二批美丽乡村示范点的大埠岗镇,为弘扬傩舞文化,专门建设了傩舞展示平台。

可是,如今学傩舞的人越来越少,龚茂发的傩舞队只剩下老队员,每到傩舞表演时,他得再三请求队员们回归。这让他感到忧虑,他最大的愿望,是将邵武傩舞表演给更多人看,让更多人知道这种古老神秘的文化。

幸运的是,龚茂发的孙子龚邵华,爱上了邵武傩舞。于是,家里三代人都成了傩舞的传承者。龚茂发还让龚邵华通过网络,宣传邵武傩舞。2013年,5名大学生慕名来到河源村对傩舞进行调研。大学生们一住就是几十天,龚茂发让他们在自家免费吃住,还陪同他们一起调研。

大学生们对龚茂发说,多亏了他对邵武傩舞的热爱和坚守,才使得人们能够在今天看到这种传统民间文化。他们也打算加入到宣传邵武傩舞的事业中来,让傩舞艺术在更多地方开花结果。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