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环保 > 最新播报 > 正文

主调在于绿 蹊径在于辟

2015-01-14 15:42:21 陈伟 李良 彭谢涛 来源:中国环境报  责任编辑:邓忠卫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林宝金,汉族,1964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 曾任福建省政府办公厅工交基建处副调研员,计划基建体改处副处长,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党组成员,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福建省经贸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福建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副书记、副主任(正厅级),中共南平市委委员、常委、副书记,市长。

地处福建省北部、闽江源头的南平市,如何转变发展理念,发挥生态优势,做足绿色发展文章,做到既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又要摆脱贫困,寻找岀一个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结合点?对此,记者就南平市如何践行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进行了采访。

对话人:福建省南平市市长林宝金

采访人:中国环境报记者陈伟 李良 通讯员彭谢涛

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结合点在哪里?

■南平的优势在生态,出路在生态,责任在生态

记者:南平市地处闽江流域上游,是福建的生态屏障,又是欠发达地区,要做到既摆脱贫困,又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和水资源,需要找到一个怎样的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有机结合点?这个结合点,您认为在哪里?

林宝金:南平地处福建北部、闽江源头,素有“福建粮仓”、“南方林海”、“中国竹乡”之称,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同时,南平又是山区、苏区、老区、库区和相对欠发达地区,有5个县是福建省扶贫开发重点县,总量不大、发展不够是南平最大的实际和最突出的问题。

把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既保护好自然生态和水资源,又加快发展、摆脱贫困,探索一条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路子,对南平来说尤为重要而且迫切。福建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到南平调研时多次指出,南平的优势在生态,出路在生态,责任也在生态。为此,从2012年以来,我们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明确提出努力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幸福、生态优良的“三生并重”,把南平打造成为全国绿色发展的典范、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域。

记者:南平市委、市政府是如何转变发展理念,发挥生态优势,做足绿色发展文章的,又是如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的?

林宝金:南平是福建省老工业基地。当年国家扶持建设“小三线”地区,为南平的产业发展打下了扎实基础。但是产业小、散、弱的问题比较突出,产业规模不大、产业链不完整、大企业不多等问题始终制约着经济加快发展。

近年来,我们围绕绿色发展持续深化产业梳理,进一步明确了南平重点发展什么、限制发展什么。从原来20多个产业中梳理出重点发展食品加工、旅游、机电制造、竹加工、纺织箱包、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现代物流以及现代农业。限制发展矿产加工、重化工业和小木材加工业等产业,制定了食品加工、旅游、机电制造千亿产业和生物500亿产业行动计划,争取把优势特色产业做到最强。

比如,食品加工产业是南平致力培育的首个千亿产业。2013年,南平食品加工产业产值为344.5亿元,增长19.3%。未来几年将保持更快的发展速度,争取到2016年实现千亿元产值目标。

旅游产业是南平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南平旅游资源丰富,是华东地区不可多得的旅游密集区,境内的武夷山是全国仅有的4个“双世遗”地之一,还有许多著名景区分布于10个县(市、区)中。特别是合福高铁今年将建成通车,旅游产业将迎来巨大发展机遇。我们做足了迎接高铁时代到来的各项准备工作。机电制造产业拥有太阳电缆、南孚电池、南平铝业、欧浦登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知名品牌,发展前景广阔。通过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和缺失环节的填平补齐,争取到2017年实现千亿元产值目标。

我们虽然限制了一些产业发展,但由于选择发展的产业与生态保护相一致,生态环境质量提高了,产业更有竞争力,招商引资也更加容易。2013年,全市招商引资合同项目总投资首次突破2000亿元,项目开工率达70%以上。2014年,全市招商引资合同项目总投资已经达到2224亿元,主要集中于生物工程、食品加工、旅游养生、现代农业等领域。同时,南平实施绿色发展得到了国家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近年来,先后争取了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循环经济示范城市、低碳城市试点、智慧城市试点、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等“国字招牌”,为加快绿色发展增添了新动力。

通过两年多来绿色发展的实践,我们更加切身地感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两者是相互协调、相互统一的。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环境保护得越好,发展就越好;发展得越好,环境就保护得越好。只要我们坚持走绿色发展的路子,南平一定能够尽快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在推动绿色发展方面开展了哪些有效工作?

■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为绿色发展夯实基础

记者:南平市是福建省最早一个提岀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地级市。目前,南平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情况怎样?

林宝金:南平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2011年,南平就成功创建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进生态市建设,全市115个乡镇和13个涉农街道中,省级以上生态乡镇(街道)118个(其中国家级生态乡镇88个),占乡镇数的92%。全市1626个行政村中,市级以上生态村1468个(其中国家级生态村36个,省级以上生态村514个),占乡村数的90%。8个县(市)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市),武夷山市、建阳市、邵武市、建瓯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目前已全面启动。

记者:近年来,南平市在保护森林资源及生态环境,为绿色发展夯实基础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林宝金:为保护森林资源,南平市林木年砍伐量从“十一五”的244万立方米持续下降到160万立方米以内。现在,南平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71.14%提升至74.75%,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最高达每立方厘米13.6万个,人均水资源达8900立方米,境内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一、二类标准。

为绿色发展夯实基础,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强生态建设,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全面开展。为保护好生态环境,南平市严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审批关,对高耗能、高污染等不符合绿色发展导向的投资项目,坚决拒之门外。近两年来,南平共关停矿产开发企业26家、小木材企业480多家。未新批一家矿产开发企业,未新上一个重化工项目。同时,加强了对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引导。2012年至今,南平市环保部门共否决近100个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项目涉及化工、畜牧业、建材、金属加工、塑料制品等多个产业。

二是积极推进污染减排工程。通过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等,分类实施工业废水深度治理、脱硫脱硝、城镇污水处理、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畜禽养殖减排、机动车减排等项目。2013年全市共完成120个减排工业项目,132家畜禽养殖场(小区)完成全过程治理。

三是深化污染治理。重点加强闽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大气污染防治、重金属污染防治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截至目前,列入2013年闽江流域重点整治项目有31个,其中,21个项目全部完成,10个项目完成进度在50%以上,完成投资1.46亿元。有4家企业通过了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验收,15家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评估。核发机动车环保绿色标志19135个,环保黄色标志612个。实施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制定“十二五”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完成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中期评估和15个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年度环境评估,建立饮用水水源基本情况动态数据系统。

四是加大环境风险监管力度。制定《南平市危险废物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对省级和市级危险废物重点企业加强监控和专项检查,对存在问题进行限期整改。建立生产化学品企业和产生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企业数据库,对液氨环境安全隐患进行专项执法检查。加强应急能力建设,成立市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并增核参公事业编制5名、科级领导职数1名。2013年6月,市环保局在邵武市成功举行突发环境事故应急演练,为处理处置环境突发事故积累了实战经验。

五是加强环保机构建设。南平市环保系统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机构有所加强。市环保局增设1名副局长、1名总工,增设总量科,增加了人员编制。先后成立荣华山产业组团环保分局、武夷新区环保分局和南平市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更名为市环境信息与宣传教育中心。10个县(市、区)环保行政和事业机构都有所加强,特別是加强了环境监察、监测能力和队伍建设。全市115个乡镇均设立了环保工作站,共有专(兼)职工作人员184名。

怎样找到一条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路径?

■绿色发展各具特色,在绿色发展中实现加速度

记者:不久前,经福建省委组织部、省发改委、省环保厅同意,福建省效能办下发通知,取消对被列为限制开发区域的34个县、市(南平10县市区中有7个县市列入其中)的GDP考核,实行农业优先和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考评方式。不考核GDP意味着什么?对这些县(市)在今后发展中有何要求?

林宝金:取消对被列为限制开发区域的县(市)的GDP考核,实行农业优先和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考评方式,是福建省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要举措。

南平市有7个县(市)取消GDP考核,其中有5个县是福建省扶贫开发重点县。摆脱贫困是这些县(市)的首要任务。而要摆脱贫困,关键还是要靠加快发展。只有加快发展,才能增强经济综合实力,才能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因此,不唯GDP,不等于不要GDP;不考核GDP,不等于可以放慢发展速度。取消GDP考核,意味着对这些县(市)发展的要求更高了,不仅不能不要GDP,而且要的是绿色GDP、可持续发展的GDP、能够惠及民生的GDP,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的同步提升,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协调推进。

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是南平最大的特色。在城市建设上,要突出显山、露水、透绿,使城市建筑与自然环境有机相融,打造山水相融、城景相依的山水园林城市;在乡村建设上,突出田园自然风貌,立足自然生态和地形地貌,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人工硬化,避免大拆大建,充分展示自然美、生态美。坚持集聚提升,推动各县(市、区)瞄准一个新城发展方向,选择一批交通便利、有产业基础、公共服务易于配套的小城镇和中心村重点建设,推进“五千工程”,加快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推进宜居宜业,坚持以城镇化为核心,将城镇化过程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打造发展平台、拓展就业容量的过程。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既强化环境整治,又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特别是把优美新村、现代农业与乡村游相结合,打造具有田园特色的农庄、酒庄、茶园、果园和农家乐等,多渠道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

记者:南平各县(市、区)如何走出一条与沿海地区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的新路子,和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林宝金:南平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百姓富、生态美目标,各县(市、区)结合自身优势,围绕绿字做文章,探索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例如,坚持生态立县,统筹处理好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2014年上半年,松溪县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认证率达67%,位于南平前列。茶业已成为松溪县农村经济重点发展产业,拥有茶园8.65万亩,其中生态茶园6万亩。通过种植厚朴行道树、梯壁植草,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安装太阳能杀虫灯,修建雨水积蓄池、排水沟等措施,不仅提高了茶园土壤的肥力,而且实现了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武夷山市因地制宜,优化结构促进产业发展,做大做强一批示范项目,进一步集聚资源要素,增强发展后劲。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生态园区经济增长和龙头企业培育,加快建立现代绿色工业产业体系;在生态农业方面,推动现代设施农业、优质高效农业、绿色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以省级农民创业园为辐射,扶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加快发展旅游养生、现代物流、商贸流通等服务业;加快景区南入口改扩建、游客集散中心等旅游项目建设;落实景观文化国学堂、城村汉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推进以禅学为主题的吴屯武夷禅都、以万里茶道为主题的下梅文化旅游综合体建设;加快文化创意项目建设,推进一批文化创意项目开工;在绿色城乡方面,完善五大片区基础配套,推进省道205线(上梅至杜坝段)、市紫阳古城、疏港大道等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特色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

此外,延平区除了在节能减排上下大功夫外,在抓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工作中,更加注重统筹规划,深挖绿色品牌带来的效益,培育竞争优势。建阳市利用武夷新区核心区的优势,培育龙头产业,集中精力引进大项目、绿色项目,重点扶持培养优质骨干企业,大力实施西区生态城、和泉生物产业园等一系列重大生态项目。推进旅游产业生态型发展,建阳武夷丘苑生态旅游观光园、福建嘉禾生态旅游等生态旅游项目稳步推进。

2015年,京福高铁将建成通车,届时从南平到北京只要6个多小时,到上海只要3个多小时,到福建省会福州市只要1个小时。高铁的建设,将极大缩短南平与发达地区的时空距离。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南平希望通过自身探索,为山区寻找一条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路径。只要路子选对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百姓富与生态美,完全可以实现统一。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