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北创新农村“党建富民强村”工作法见闻
2014-12-28 08:18:25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邓忠卫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武夷山的冬日游人渐少,山下一户农家旅馆里,茶香弥漫,25岁的陈琳正忙着在网上做些推介活动,希望淡季也能顾客满满。 2012年从福建师范大学毕业后,陈琳就回到家乡,一个距离武夷山核心景区不到3公里的小村落——南源岭村工作。家乡正在打造“漫游小镇”,让陈琳看到了更多返乡发展的机遇。 记者近日走进福建南平市看到,随着当地“党建富民强村”工程的推进,在党支部的带领下,许多村子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兴村富民之路。村财壮大,村富民强,一批在外的闽北籍企业家和大学生瞅准家乡的发展机遇,纷纷返乡创业就业,给当地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智力、财力。 和陈琳一样,23岁的林丽莉去年从重庆一家大学毕业后,也回到了家乡南源岭村,和父亲一起经营农家旅馆。林丽莉说,家里的8间房屋都腾出来用作客房,淡季每天每间房120元左右,旺季可以达到每间300多元。 南源岭村村支书江松文说,为满足城里游客追求“返璞归真”乡村生活的消费需求,村里着手打造“漫游小镇”,将原本闲置厂房改造成集服务、休闲于一体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对农户空余的房间精心修葺建成新民宿。 “不少外出的村民回来创业,大学生也纷纷返乡,全村三分之一的人从事与旅游业相关的工作,三分之一的人自办公司,剩余的则从事特色农业生产。”江松文说,“预计今年全村旅游总收入能达到1200万元,村集体收入达到62万元,‘富民强村’真正由梦想变为了现实。” 在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南平已经探索出一条集特色农业型、资产经营型、资源收益型、企业带动型等特色的致富强村之路。 南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胡忠昭说,“我们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结合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将村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让党组织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带动村民致富,让村集体经济得以发展壮大。” 和南源岭村不同,政和县铁山镇东涧村被定位为特色农业型村落。走进东涧村,非洲菊怒放,文心兰俏舞,玫瑰争艳……仿似来到一片花的海洋,“花海东涧”由此而来。 东涧村村主任胡光生告诉记者,村里成立了流通、茶叶、花卉、烟叶等4个特色产业党小组,并把致富能力强的党员选配做党小组组长,带动全村发展特色产业,今年村民收入较去年翻了一番,2014年村财收入也实现了从“空壳村”到收入20万元的转变。 胡忠昭说,党建工作也是生产力,只有把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发挥好,选好带头人,找对路子,才能为农村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回乡创业,实现“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 (新华社福州12月27日电) |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