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1月5日讯(记者 吴杨珠 通讯员 罗文华)这是一群85后甚至90后的年轻群体,他们青春、时尚、自我,因为各种原因,他们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公路养护工人。面对枯燥又艰苦的养护工作,感知着外边花花世界的繁华,一颗躁动的心从来就没有停止。如果小小的道班不知该如何承载这群年轻人的热情和梦想,当养护道班逐渐缺少青春的活力和身影,公路养护事业和公路的可持续发展也开始面临着新的发展困境。
放下键盘拿起扫把
陈亮从来没想过放下键盘的他会拿起扫把,成为一名养路工。阳光、活力、帅气,这是他给人们的第一印象。
陈亮说,五年前,大专毕业又是学计算机技术的他踌躇满志,决心在社会上好好闯荡一番,现实却将他打得遍体鳞伤。学历不够又没有从业经验的他一直工作的很不顺心,在一次回家的时候看到有招养路工人,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报了名,“似乎养路工成了我当时唯一的选择”,陈亮说道。
“刚开始的时候心理有些不甘,每天不是面对枯燥乏味的马路,就是晚上一两个同事守着安静的道班,那时真想放弃这份工作接着去外面闯荡。”陈亮是带着淡然和轻松的语气说这句话的,如今的他,已然认同甚至热爱这份工作。
2012年,陈亮和同村的一个女孩结了婚。婚后,妻子在家里打理自家的茶山,陈亮每天早出晚归一门心思扑在了公路养护上,因勤劳肯干,表现优异,现在已经是一名记录员了。借着武夷山大红袍茶叶这几年红红火火的东风,妻子的茶山经营的有声有色,平淡的生活一下子频添了忙碌和乐趣。于是,扎根道班、以路为家的想法开始在陈亮的头脑里滋长、蔓延。
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相较于陈亮的的自愿选择,陈洁成为一名养路工则是干了一辈子养路工的父亲的意愿。他的选择更多的是被动的无奈。
伴着夕阳的余晖,一群养路工扛着扫把和锄头有说有笑的收工回道班,年仅19岁的陈洁每天总是走在队伍的最后头,低着头不说话,显得和大家有些格格不入。
已经一年过去了,在谈起自己成为一名养路工时,陈洁谈起当初父亲强迫自己参加公路养护的事情仍然有些忿忿不平。初中毕业的陈洁由于成绩一般,只考上了一个中专院校,毕业时,陈洁与同学相约去外地打工,不料父亲生生把他拽回家里,并做主给他报名参加分局一线养路工的招聘。无奈之下,小军只好顺从父亲的意愿,步祖父、父亲之路,一家三代都当上了养路工。
陈洁所在的洋庄道班离家二十里地,由于路途远,他一般一个星期回家一次。每天收工后,陈洁总是把自己一个人关在房间里,也不爱和其它同事沟通交流。洋庄道班的养护工年龄都在五十上下,除了陈洁没有年轻人。“一点都不好玩,没有伙伴,没有网络,无聊的很。”陈洁的父亲总是耐心开导他,能在家里找到一份工作不容易,虽然工资不高,也辛苦,但好歹也是旱涝保收的工人编制。对于这些劝解,陈洁一概左耳进右耳出。打电话的时候每每听到同学描述外面的花花世界,灯红酒绿,陈洁都心驰神往,也更加刺激着陈洁那颗本就躁动的心。
在谈到今后的打算时,陈洁并不认为他会像爷爷和父亲那样,一辈子只跟扫把打交道,永远走不出自己管养的这一小段路,看不到外面的精彩世界。“总有一天我要到外面去闯荡的,那里才有我需要的精彩人生。”
三个月工资买了一部Iphone5
王永强是一个“不幸”的人。他被安排在一个只有6名养路工的偏远小道班——下梅道班,除了他一个年轻人,其余都是45岁以上的叔字辈。年龄上的差距、缺乏共同爱好、加上王永强天生内向的性格,使他在道班里更像个“另类”,打牌他不加入也不围观,看电视他不感兴趣,就连工友们一起动手打牙祭他也不热衷参与。闲时他很少与工友沟通交流,只是一心摆弄着他攒了三个月工资买下的iphone5,游戏成了他日常生活最主要的娱乐。
本该灿烂的青春被压缩在道班这个小世界里,迷茫、压抑成了王永强切肤的痛,于是“逃离”就成了他最迫切的心愿。
走向外面的世界
在崇尚自由和金钱的今天,以路为家,心在路上,路在心中,这些老一辈养路工人沿袭下来的公路精神并没有得到年轻养路工的广泛认同,他们更多的是把养路工作当成临时谋生的手段或者是变换工作的跳板。感知并见识了外面世界的流光溢彩,他们心中早就安放着一个道班以外的五光十色的梦。
当枯燥乏味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酵,以致于产生抵触和厌恶时,跳出道班,到外面去追寻自己的梦想,也就成了这一部分年轻养路工的现实选择。
一线养路工后继无人的困局
随着公路等级和养护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公路日常养护对养路工人数量要求相对减少,但对拥有较高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的养护人才却需求旺盛。现实的情况是,闽北一线养护工人年龄严重老化,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普遍较低,已越来越不适应新时期公路养护发展的需要。公路养护发展已然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局。
据武夷山公路分局李圣民局长介绍,当前一线养路工缺编已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他向记者举了个例子,在分局养护的省道上的一个道班,核定编制是16人,实际养路工才8人,根本无法满足日常养护和应急抢险任务。更为严峻的形势是,现有的养路工85%以上年龄都在45岁以上,‘无人养路’的情形将在未来几年逐渐显现。”
南平市公路局养护管理科余焜明科长对养护一线缺少年轻专业人才具有独到的见解。他给记者算了个简单的帐:“现在我们的正式养路工辛辛苦苦干一个月,工资也就1600块钱,而请个临时工一天也要80-120元,如果在广东、上海等沿海城市打工每月工资至少也有2000块钱,一比较,还能有哪个年轻人愿意干这个行当?”
公路的发展关键在于人,公路的希望在于拥有一大批能够适应时代和行业发展需要的年轻人才。当一线养路工队伍里越来越缺少年轻人才的时候,则是到了我们反思和加以解决的时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