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小出院了,目前体重也已经恢复正常。”8日,市第一医院传来消息,刚出生一个多月、曾被遗弃在延平区福利院婴儿安全岛的早产儿小小终于康复,回到了父母的怀抱。小小终于有了一个真正的“家”。
小小的故事,是延平区福利院设立婴儿“安全岛”以来,少数结局美好的插曲。
据了解,延平区福利院于去年12月底设立婴儿“安全岛”。截至今年9月,“安全岛”已收到40多名弃婴,相比于2013年全年接收的8名,弃婴数量翻了五倍,而且,被遗弃的孩子普遍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其中一些生命垂危。
让福利院工作人员揪心的是:以后会不会有更多的小小?婴儿“安全岛”的尴尬又该如何面对?
引子:小小的故事
小小的故事要从8月28日讲起。那天中午,延平区福利院工作人员在婴儿“安全岛”发现了这名孩子。报警后,福利院护理员对孩子进行了检查,由于早产,出生才几天的女婴很是虚弱,一斤半的体重让她看起来像只嗷嗷待哺的小猫,因此,大家给她取名“小小”。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救治,福利院将其送进了市第一医院,没想到,医生一眼就认了出来:“这不是前几天在医院出生的宝宝吗?”
得知有可能通过医院找到小小的父母,福利院立即和市公安局水南派出所取得了联系。“在医院的配合下,孩子母亲的资料查到了,是名姓范的女士。”派出所民警很快回话,并电话联系了范女士和她的家人。
然而,令所有人意外的是,福利院工作人员一次又一次地劝说,小小的父母和亲属却一再推托,始终不肯领回孩子。
其实,与其他弃婴患有各种特殊的疾病不同,小小只是因为早产身体素质不如足月的孩子,如果能在第一时间接受良好的救治,小小和健康的孩子基本没什么区别,并不会给家人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在小小父母多次不履行抚养责任的情况下,福利院再次寻求民警帮忙。
在民警的反复教育下,小小的父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表示会带女儿回家。
多方面的介入,促成了事件往良性方向发展。8日,在接受治疗之后,小小最终还是回到了温暖的家。
尴尬:“安全岛”并非“弃婴岛”
小小的故事,也许能让我们看到婴儿“安全岛”的尴尬——许多父母将“安全岛”当成了弃婴岛。
“我这边有个朋友的小孩患有先天性疾病,因为经济压力无法给孩子治疗,网上看到你们这里有个婴儿安全岛,听说是专门为这样的小孩建的,我们想把孩子托给你们照顾。”9月28日,在延平区福利院,工作人员陈丽英接到一些家长所谓的“咨询电话”后,感到很痛心。她说,这样的电话福利院每个月至少要接到三四次,有些家长认为“安全岛”是政府提供的 “福利”,把其当成了遗弃婴儿的地方,这样的想法已经出现了偏差。
延平区福利院副院长叶梅表示,设立“婴儿安全岛”的初衷是为了让婴儿的生命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避免孩子遭遇“二次伤害”,保障其基本生存权。如果因为孩子的疾病产生较大的经济压力,家长可以向福利院的社工站寻求帮助,或者向福利院申请低偿托养服务。目前,国家也推出了多项儿童的大病救助政策,家长可以向福利院进行咨询。
解读:遗弃婴儿属违法犯罪
遗弃婴儿的家长在潜意识里都有这样的认识:遗弃婴儿,特别是把婴儿放在安全岛这样的行为,只要对婴儿没有造成伤害 ,就不需要负法律责任。专业人士称,这本身就是对法律的误读。
“从法律角度来说,只要有遗弃行为,就构成违法犯罪。”南平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邹源解释说,我们国家对遗弃婴儿的行为在法律上有明确规定,如果遗弃婴儿对婴儿没有造成伤害,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也构成行政违法,可以对遗弃者进行治安处罚;如果遗弃婴儿对婴儿造成伤害,甚至导致婴儿死亡的,那么,根据《刑法》第261条规定则构成遗弃罪,遗弃婴儿的父母需承担刑事责任。所以,遗弃婴儿的行为一旦发生,就构成违法,情节严重的,则构成犯罪。
邹源还强调,从社会角度出发,保护婴幼儿,家庭其实才是最好的“安全岛”。社会机构和民政福利机构应该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和医疗救助,从而帮助病残儿童或经济上有困难的父母走出困境。对于一些父母来说,如果社会有能力提供救助,那么将在很大程度上树立起他们抚养孩子的信心,这样,孩子也能在家庭中得到关爱,健康成长。
⊙谢欣言 张 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