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焙法甲天下 “细火慢炖”茶芬芳
2014-09-22 09:46:27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邓忠卫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兰芷仙丛”是其云的顶级水仙 所有的茶都是炭焙的 顶级的武夷岩茶,除了香、清、甘的特征,一定离不开一个“活”字。根据武夷山已故著名茶人姚月明的理论认为,“活”的表现力,在粗制加工干毛茶的阶段还不能够体现,必须在深加工炭焙当中加以深化。以炭焙使茶产生理化上系列变化,从而形成丰富的口感。待茶香、火香有了变化之后,“活”的味道,才能从中感受出来。 作为80后的武夷女茶人,季素英不仅家里世代制茶,她更拜叶启桐为师。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叶启桐对岩茶制作兢兢业业。季素英也一直遵循着师傅的教训,始终坚持手工制茶技艺以保持茶的自然生命。 多年以来,季素英一直坚持传统制法,公司里10%以上的产品由纯手工制作,却是100%的产品以传统炭火烘焙。 2007年,其云岩茶有限公司成立之后,便坚持使用炭焙,目前公司有11个焙坑。季素英介绍,今年从5月份起基本上每天都要焙茶,下半年每月至少也有两次。在焙茶过程中,一般都是从早上五六点,持续到晚上十一二点,而且每隔半小时,焙茶师傅便需要将所焙茶拿出来品尝一下。 炭焙茶是一个重体力活,即使季素英学过武术,也不容易长期坚持。因此,厂里的茶多数出自具有10多年焙茶经验的方兴平师傅之手。 不同的品种,需要使用不同的炭焙;不同的客户,对炭焙有不同的需求。武夷岩茶独到的炭焙技艺,使得掌握这项技艺的人要求有高超的技能。焙茶关键工艺也可以用十二个字概括:看茶焙茶、看火焙茶、茶变则变。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更多的是靠焙茶师傅对所焙茶的认知能力。 “需要不断学习。”方兴平说,“好在叶老(叶启桐)等专家经常会来厂里指导。” □ 《闽北日报》记者 裴礼辉 见习记者 权彤 《厦门日报》记者 陈思宇 |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心情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