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溪:解题“三农”谱新篇
2014-09-20 07:46:51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吴杨珠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农业、农村和农民,“三农”问题是当今中国的大课题。“但再大的课题也要化为具体措施,予以逐步破解。”松溪县副县长何立平介绍:“近两年来,松溪县持续推进‘七个一'工程建设,并为此作了积极尝试,取得良好效果。” 走在松溪县的山峦林下、田野村头,映入眼帘的“七个一”场景,仿佛都在展示着如何破解“三农”问题的喜悦。 农业的故事: 前坑种活金线莲,东厝翻舞稻花鱼 一晃800多年,紧邻松溪县湛卢山朱熹读书讲学的“吟室”旧址处——茶平乡前坑村千亩天然阔叶林下,100多亩金线莲套种成功。县林业局规定,单片面积达百亩或投资达百万元以上,才能列入林下经济项目。而包括林药、林菌、林花、林禽在内的林下经济项目,则是“七个一”中“培育一个特色林业示范片”的一部分。 “要做成精品,首先要选得精准。”县林业局高工黄建松说,林下经济的选项多达几百种,确定哪一种必须统筹考虑立地条件、科技支撑、市场销路以及经济效益。他说:“不砍树,也致富。这种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共赢的模式,值得推广,更需用心谋划。” 钻进苦槠、柯树等阔叶林里,足下涧流生风,耳畔鸟鸣交响。爬到海拔八九百米的一处斜坡时,前坑村专业合作社理事叶信明轻轻蹲下身子:“看!金线莲。”匍匐在地的金线莲隐藏在阴湿的林下,一小畦一小畦地散布。 “为什么要用线网罩住?”叶信明解答:“金线莲全草可入药,虽是植物,但鸟、蛇、鼠等动物都爱吃。”我们折了一片咀嚼,酸中带甜,清脆爽口。“只有汲取天地精华,才能长出红梗金线莲,”叶信明教我们用肉眼分辨:“因为娇贵难种,它比大棚培植的青梗金线莲价格翻番,每亩可赚一万多块。” 有福建中医药大学教授的技术指导,有福州桂山生物有限公司的订单保证,有松溪县“七个一”的项目扶持,村支书吴锦瑛的期望是“药王”金线莲能早日让前坑变成“钱坑”。 林药可结合,稻鱼能共处吗?旧县乡东厝村村民刘尚西脑子勾勒着一个有机循环的生态圈:“水稻不施化肥农药,鱼儿吃掉害虫杂草,农民只管插秧管鱼,就坐等赚钱。”他组建了稻花鱼养殖专业合作社,投资20万元,在200亩由山泉贮蓄的稻田里开挖鱼沟,投放5万尾鱼苗。 松溪县的稻田自古只有泥鳅钻洞,田螺出穴,但去年金秋,在打谷机突突的伴奏下,鱼儿啪啪地在渔网里扑腾,刘尚西“导演”了一出稻鱼翻舞的农业新景观。他屈指一数,卖米加卖鱼收入,每亩利润超2000元。推广新品种,引进新技术,产生新效应。茶平乡林下村和郑墩镇夙屯村的村民,登门邀请稻花鱼合作社跨村联营。刘尚西雄心勃勃:“目标是扩展到3000亩。” 旧县乡南坡湾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基地、花桥乡源尾村光皮桦珍贵树种示范片、郑墩镇科诚牧业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七个一”中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特色林业示范片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点带面,引导农业产品建基地、树品牌,引领农业生产上规模,增效益,达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 农村的故事: 刘源惊现蛇头蝶,东边留存乡愁园 “摄影爱好者拍到国家级保护动物蛇头蝶。”6月25日,“松溪生活汇”微信平台把此条消息置顶。乌桕大蚕蛾俗称蛇头蝶,因其前翅向外突伸,像蛇头;上缘又有黑色圆斑,如蛇眼。数量稀少,十分珍贵。 有幸目睹蛇头蝶的是松溪上海商会会长杨雄和黄贵平、吴其福等人。“我们在祖墩乡刘源村龙源茶园选景拍照时,一头翅展约20厘米的蝴蝶闯入视线,它红褐色的身躯在茶树陪衬下特别醒目。” 吴其福道:“经查询,这是蝴蝶王国中的‘蝶王',优良的环境中才能生存繁衍。” “松溪瓦尔登,中国美乡村。”省作协副主席王炳根在散文《湛卢春》的文眼中,前一句赞龙源茶园,后一句赞刘源村。刘源村以千亩有机茶园为龙头,完成了文化广场、环湖栈道等11个项目建设,打造成了国家级生态村。 “打造一个生态宜居的美丽集镇,建设一个优美村庄的示范村”。去年,祖墩乡在全县美丽乡村建设评比中夺冠,成为实践“七个一”的一个范本。乡党委书记陈建斌认为:“这跟村民的自觉参与分不开。我们开展‘美丽家庭'星级评比,就是要为活动提供有力的个体支撑。” 与刘源村一样,渭田镇东边村也是“七个一”美丽乡村建设的9个示范村之一。“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明代画家唐伯虎描绘的桃花胜境,仿佛专为东边村而作。村里新种桃树近万株,“无中生有”地出现了诗画般的“桃源东边”。 创意源自土生土长的沈仁标。曾两度赴日本半工半读的他,脑子没有被洋化,反而愈加对故园怀有浓浓的乡愁。沈仁标成立了“东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重点投资“文化东边”项目。从村主街道拐入一条不起眼的小径,穿过民国的城墙门,站在清代的厝桥上,瞬间产生柳暗花明之感。在几座水塘前方,五座小山脉像如来佛的五个手指,将下源自然村稳稳地托在“佛掌福地”上。 沈仁标的乡愁浓缩在化不开的天然景色、先祖故事和美妙传说中。“五马并槽”、“驸马爷树”、“镇火鱼塘”……保护开发“古代东边”的行动,常挂在他的嘴边,也得到县里的支持。“珍惜乡愁,就是要把美丽乡村的建设变成发现重塑乡村价值的过程。”共建美丽松溪办公室主任陈世光表示,在大同小异的水泥楼里,我们要为传统村落多样性的保护利用探索新路,留存根基。 农民的故事: 古弄约法办公事,官路做茶无公害 溪东乡古弄村“寝园”,既是松溪县首个村级公墓,又成移风易俗的文明新景。村里对村民办丧事有统一的规定,如1003个灵位编上序号,骨灰一律按逝世时间顺序安放灵堂;只许摆3个花圈,不许互相攀比;仅限安葬本村死者,不对外搞承包盈利。 “因为有约在先,这件事才办得顺利,深得民心。” 村支书罗章顺介绍:“早年我们村远离乡公墓5公里,祭扫很不方便。”2005年,村民表决通过《公墓管理约定》,从选址、规划到排序、收费等细节都受村民监督。全村30岁以上的村民每人捐款251元,村民义务投工投劳7000多个工时。在村财只投5万元的情况下,耗资23万元的公墓半年多圆满完工。“如果按照市场价,需花200万元。”乡党委书记陈锡明如是说。 发端于古弄村的松溪县“村民约法”,成型于2010年,村民表决通过《村民约法章程》,选举产生由9人组成的理事会。约法的产生须“四议一审一公布”,即理事会倡议,村两委和理事会商议,党员和村民代表合议,全体户代表决议,乡政府审核,最后向村民公布。 县纪委党风室主任黄卫华解释:“村民约法的‘法',指的是做事方法、管理办法。”截至目前,古弄村已通过《山林管理约定》等五个约法。 村民约法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遵循符合法律法规的原则。在松溪县,涌现出了花桥乡招沙甲村《水源保护管理约定》、渭田镇株林村《公章乡管约法》、河东乡大布村《村干部廉洁履职约定》等约法,形成了村务民主决策、管理和监督的有效机制。 茶平乡是松溪县茶山最多的乡镇,官路村又是茶平乡茶山最多的行政村。过去,有的茶农拼命施肥、打农药以提高产量,农残严重超标,一度造成“茶平茶叶多,好看不好喝”的后果。通过“四议一审一公布”,官路村制定了《无公害茶园及茶山水土保持管理约定》,其中甚至细到“定期对茶叶进行检测,对未达标的通知厂家在11日内拒收该种植户茶叶,并通报全村”。 “采用环保农药成本较高,但茶叶品质变好了,价格提高了。”乡长许辉说:“我们相信,借助全国各地的茶平茶庄,茶平茶叶品牌一定会越打越响!” (叶国宝 邵承通) |
相关阅读:
- [ 09-11]邮储银行南平市分行:深耕普惠金融,倾力服务“三农”
- [ 09-10]面向“三农” 强农 惠农 富农
- [ 09-01]为“三农”保险打开新空间 开辟新路径
- [ 09-01]“最美农民”王福如:身残志坚创业忙 无悔青春献三农
- [ 08-19]解读“爸爸在哪儿”中的三农样本
- [ 08-13]习近平谈“三农”:端牢“饭碗” 推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