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南平频道> 福建日报看南平 > 正文

政和石圳的美丽故事

2014-06-24 08:13:5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6月24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刘辉 通讯员 徐庭盛)

21日,周末。政和县石屯镇松源村石圳自然村,向日葵花海迎来一拨又一拨游客。总长近2公里的环村沟渠清水汩汩,人头攒动,山鸟鸣和。这个沉寂许久的村庄,就像一度蓬头垢面的少女,经洗漱与梳妆打扮,散发出淳朴的气息。

搬走垃圾山

放在去年上半年,这个七星溪畔曾繁忙了数百年的水陆中转码头,却是另一番景象。

“房前屋后脏乱差,多年垃圾堆成山。”30年间,村里的垃圾几乎没清理过,两米宽的进村路只剩不到一米。

故事,得从10个垃圾桶说起。“能不能给我村10个垃圾桶?”

“垃圾桶给你们,卫生能做好吗?”“你给就做。就算村里不做,我自己也会把卫生做好。”

去年9月,石屯镇镇长曹斌到松源村开会时,村妇女主任袁云姬提出也要垃圾桶。面对怀疑,袁云姬说得很坚决。

很快,10个垃圾桶到位了。

村头古樟树下,袁云姬和几位姐妹聚集在一起。

“我把垃圾桶拿来了,现在就看姐妹们的了。”村里大部分劳动力在外谋生,妇女就是建设美丽石圳的主力军。

袁云姬牵头成立由10位姐妹组成的“巾帼美丽家园”建设理事会。理事会姐妹们凑份子,购买清洁工具,并动员其他妇女向垃圾山开战。

去年农历八月初一,是当地一年一度的开路节,石圳村人齐出动:男性村民负责村子外围河道清淤,女性村民负责村内街巷清扫平整。这天,全村人从日出干到日落,街巷卫生大为改观。

村里的保洁机制进一步跟上。理事会提出的每户村民每年出30元,雇人运送垃圾,得到全体村民响应。

村民的卫生意识也悄然转变。有一户村民养一群羊,以前都是就近从村头经过,常有羊粪掉落村里。现在,他改变了路线,绕路从村外赶羊进圈。

修复古溪渠

村庄有水才有灵气,可原来的沟渠,早已被掩埋,甚至浇上水泥变成路,有的村民还在上面盖了房子。要重现潺潺流水,就得动员大家挖和拆。

3月14日晚,袁云姬召集姐妹们开会。让她没想到的是,大伙对恢复沟渠很热衷,提了很多拆迁意见。经充分沟通,会上一致决定拆迁办法:谁的房子谁拆迁,不补偿,但拆迁面积登记造册。

村头几百年的古樟树下,是古溪渠的必经之路。有3间房屋建在上面,其中有一间房屋是村民黄小妹和丈夫在20多年前盖的小卖部,丈夫不太愿意拆掉。但黄小妹趁丈夫出门,在理事会姐妹的帮助下,搬空了家具,推倒了房子。

不到一个月,拆迁任务顺利结束。在全村人的努力下,重修古溪渠1000多米,恢复古井3口,下水道清淤上千米。就在6月初,铺上鹅卵石的古溪渠,已引入河水,贯穿于村民的房前屋后。

“现在,村里残留的古屋、石堤、古井,我们都当宝贝一样保护起来,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也在完善中。”袁云姬说,村里将修缮福兴寺、大奶殿和妈祖庙,恢复民俗文化活动,还将铺设古巷道、古渠道、古井、古水碓等。

打造后花园

雨后的石圳,溪水潺潺,清新而质朴。

近百亩的田地,一垄垄已翻新就绪,地里的葡萄苗开始爬藤。在茉莉花园,一群姐妹们正在劳作。

石屯镇是茉莉花之乡,茉莉花加上山上的有机茶叶,就是上等的茉莉花茶。等手工茶坊建好后,游客不仅可采茶、采摘茉莉花,还可到手工茶坊里体验制作茉莉花茶。

袁云姬告诉记者,石圳村自然条件优越,在美丽家园建设规划中,将充分发挥石圳交通便捷的优势,建设连接高速公路的3公里自行车游步道以及木栈道葡萄采摘园,把石圳打造成省级工业园区的美丽后花园。“每个大棚有1000多根柱子,明后年葡萄就可大量采摘了,到时候游客们可沿着游步道边玩乐边采摘葡萄。”

她信心满满地给记者描绘了石圳村发展蓝图:“明年,想看水乡古镇来石圳就可以了。百亩的田地里,30多亩种上了葡萄,20亩预留给草莓园,还有30亩将建家庭农场,请城里人来玩,认养一块菜地,种上自己喜欢的果蔬,周末带上孩子来采摘,又新鲜又休闲。”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