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南平频道> 南平新闻 > 正文

林宝金在市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www.fjsen.com 2014-01-23 06:56   来源:闽北日报    我来说两句

林宝金在市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摘要)

编者按:1月22日,市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在延隆重召开。市长林宝金代表南平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从8个方面回顾总结了过去一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工作,提出了201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分8个方面阐述了今年着力做好的各项工作,并从4个方面对全面深化改革作了部署。报告通篇1.1万余字,文字精练、内涵丰富,展现了南平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和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的美好蓝图。

数字2013

1105.8亿元

全市生产总值1105.8亿元,增长11.2% 106.7亿元

公共财政总收入106.7亿元,增长15.9%,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71.6亿元,增长21%

1214.5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14.5亿元,增长35.1%

1亿美元

验资口径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增长20.2%;实际利用内资108亿元,增长15%

2106万人次

旅游接待总人数210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59亿元,分别增长14.5%、14.7%

400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0亿元,增长15.5%

9.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18元,增长9.4%

12.8%

农民人均纯收入10031元,增长12.8%

速度加快 效益提升 后劲增强

2013:绿色发展成效进一步显现

2013年,南平围绕创建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目标,按照“发展要赶超、改革要争先、稳定要创优、环境要做美、民生要做好、作风要过硬”的要求,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建设绿色城乡、倡导绿色消费、保护绿色生态,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加快、效益提升、后劲增强,绿色发展成效进一步显现。

——主导产业更加凸显

○坚持立龙头铸链条建集群,食品加工、旅游、机电制造千亿产业和生物五百亿产业行动计划顺利实施,明确市本级和各县(市、区)专业园区产业发展方向,推动“5+3”主导产业特色化、集聚化发展,规模工业增加值354.7亿元、增长14.5%。

○实施重点工业技改项目201项,圣农集团光泽扩建项目和浦城肉鸡加工厂部分建成投产,政和、松溪新建项目加快建设,福矛生产线二期等一批扩建项目投产,工业项目完成投资431.5亿元、增长39.9%,产值超亿元企业331家、净增74家。

○武夷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园、荣华山新型轻纺园等专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延平新城电缆城启动建设。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特色中国·武夷馆”等电商平台投入使用。

○武夷山自驾游营地等旅游项目相继建成,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成为国家首批生态旅游示范区,新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3A级旅游景区2个,旅游接待能力有效提升。

——重点建设顺利实施

○“五大战役”全面超额完成年度目标,126个迎接高铁时代到来重点项目加快实施,城乡基础设施六项提升工程启动建设。

○成功发行武夷新区18亿元、高速公路公司二期15亿元债券和全市首支中小企业私募债券5000万元,新组建4家开发公司,市属国有集团进一步壮大,融资渠道有效拓展。

○京福高铁南平段加快建设,南三龙铁路开工建设;京台高速公路南平段、邵光高速公路加快建设,延顺、南平联络线高速公路全线开工;武夷山机场国际候机楼竣工,新机场首选场址确定;建成南平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完成普通公路提升改造975公里;建成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7座。

——招商引资富有成效

○强化产业链招商、专业招商和以商招商,组织参加“6·18”、“9·8”等重大展会,成功举办“5·13”投洽会、第七届茶博会等重大经贸活动,开展10多场对外招商推介活动,推进与央企、民企、外企和省属企业项目对接,引进总投资2000万元以上合同项目876个、总投资2042亿元,项目开工率达70%。

○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和项目资金支持,5个县(市、区)被新认定为原中央苏区县,闽北全境均为原中央苏区县;成功争取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循环经济示范城市、智慧城市试点政策。

——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武夷新区开发建设全面推进,重点片区、重要节点以及各专项规划编制基本完成,南林核心区、将口片区、兴田片区、武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四大片区道路桥梁基础设施建设立体交叉推进。

○南平中心城市加快建设,延平新城建设全面展开,大家厂、湖尾城市综合体项目有序推进,滨江东路、闽江路全线贯通,完成高速公路南北互通口景观改造提升工程、八一路北段“白改黑”工程,朱熹路、九峰公园绿道一期工程基本建成,名仕园、雅阁2家五星级饭店加快建设。

○各县(市)加快实施城市建设“六个一”工程,相继完成街道改造、美食街建设、道路白改黑、高星级酒店、商贸综合体等一批项目;省级、市级小城镇改革试点工作顺利实施,5个村入选全国美丽乡村试点村,绿色城乡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培育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0家、市级118家,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23.4亿元,增长5.2%。

○“十个一批”现代农业示范项目、省级农民创业园和省级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加快建设,完成2.5万亩生态茶园建设。推进土地流转54.2万亩,培育家庭农场11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767个。

○农业“五新”示范推广84项,农业机械化水平达54%,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万亩。

○治理水土流失25万亩。实施农村路网建设与改造326公里、农村公路安保工程2137公里。5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对接帮扶项目142个,落实资金14.3亿元。

○完成农村造福工程危房改造8350户、3.4万人,新安排的20个集中安置区基本建成。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新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55个,省级生态县(市)4个、生态乡镇17个。

○完成80个工业减排项目、90家畜禽养殖治理项目、31个闽江流域重点整治项目治理任务,节能减排年度目标全面实现。

○推广清洁交通工具,全市配置液化天然气公交车150辆、双燃料环保动力出租车193辆。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造林绿化面积52万亩,建成福银高速、浦南高速公路森林生态景观示范段72片2002亩,完成205国道277公里绿色生态示范路建设,森林覆盖率提升至74.75%。

——社会建设全面推进

○市委、市政府确定的22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

○新增城镇就业2.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5万人。

○新建2个县级社会福利中心、10个社区综合服务站和24所乡镇敬老院。

○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6807套、基本建成10267套,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新扩建20所公办幼儿园,完成446所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创建,武夷学院通过本科教育合格评估。

○新增医疗机构床位1166张,全市公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建制村卫生所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平安南平”建设深入推进,社会保持安定稳定,综治考评名列全省第一。

○集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整治,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三年行动”和农村志愿消防队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政府建设得到加强

○办理人大代表议案1件、建议133件和政协委员提案290件,满意率99.53%。

○推进“三级联动、重心下移”,联系服务群众机制不断健全。

○深化机关效能建设,精简审批事项,全面开展网上行政执法,推行“马上就办”,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严格落实“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全市预算单位“三公”经费支出下降10.2%。

稳中求进 改革创新 提质增效

2014:努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

目 标

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1%,公共财政总收入和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均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外贸出口增长10%,验资口径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实际利用内资增长15%,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均增长2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5%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5‰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5%,完成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等年度节能减排任务。

深化项目带动战略

关键词:重点项目

○实施重点项目320个,总投资3229亿元,其中在建项目234个,年度计划投资373亿元,新开工项目123个。

○建立节能减排项目考评机制,实施5个总投资73亿元的节能减排示范工程。

○实施100个总投资1600亿元的绿色发展示范项目。

关键词:基础设施

○建成京福高铁南平段、向莆铁路南平连接线九峰段隧道,加快建设南三龙铁路,力争开工建设衢宁铁路及浦城连接线。

○加快建设京台高速公路南平段和邵光、延顺、南平联络线高速公路,开工建设顺邵高速公路。

○加快中海油海西天然气管网二期工程南平段等项目建设,新建、扩建220千伏变电站3座、110千伏变电站6座。

培育壮大绿色产业

关键词:产业发展

○继续实施食品加工、旅游、机电制造千亿产业和生物五百亿产业行动计划,加快圣农产业化扩建、太阳电缆异地技改等94个总投资529亿元重点工业项目建设。

○实施45个总投资850亿元旅游重点项目,整合县(市、区)旅游资源,联手打造精品路线。

○支持武夷山陆地港、圣农冷链物流等企业发展,各县(市、区)规划建设一个千亩以上的物流园区。

关键词:龙头带动

○扶持圣农、太阳电缆、南孚、欧浦登、福矛、亚达、武夷味精、青松股份、浦城正大、海源新材料、金柏夷锂电池等现有企业发展。

○培育一批有规模、有市场、发展潜力大的企业,推动上下游企业整合重组,尽快成长为龙头企业。加快引进一批实力雄厚、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

关键词:专业园区

○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专业产业园。

○加快武夷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南平工业园区、荣华山产业组团发展,推进电缆城、白炭黑林产化工园等循环经济园建设。

夯实“三农”基层基础

关键词:现代农业

○实施现代农业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加快建设连片设施农业基地,培育设施农业特色乡镇和专业村,提高种养综合生产能力和标准化生产水平,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

○因地制宜推广种植丹桂、锥栗、百合等地理标志产品和特色农产品,打造10个区域特色农业。

○培育集种植、养殖、加工、休闲等为一体的林下经济,争创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县。

○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加快一批山庄、茶庄、果庄、渔庄等“武夷品牌”休闲农庄和三星级以上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建设。

关键词:农村基础设施

○推进光泽县茶富水库前期工作,实施松溪县虎洋水库等10个重大水利项目,完成15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1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改造和建设农村公路320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安保工程1200公里,新增、更新农村客车101辆。

关键词: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发展家庭农场100家,促进农业龙头企业集聚发展,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加强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能力建设,加快构建新型农业服务体系。

关键词:扶贫攻坚

○落实中央、省上扶贫开发政策,整合各部门扶贫开发资金,提高扶贫开发精准性,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支持原中央苏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偏远山区和库区发展,全面落实对口结对帮扶机制,争取5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财政收入、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全面建设武夷新区

关键词:优化布局

○科学合理布局南林核心区的市民中心、文化中心、科教中心、金融中心、商贸中心,努力打造成为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样板,形成资金、项目、人才等要素汇集的“洼地”。

推动武夷山、建阳加快融入武夷新区,做好城市建筑风格风貌、市政公用设施、产业项目布局等方面的对接,促进同城化发展。

关键词:项目建设

○全面推进武夷新区快速通道和轨道交通、崇阳溪旅游景观带、森林生态博物院、古汉城遗址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

○加快博物馆、科技孵化大楼、核心区四所学校、森林公园等项目建设。

○启动浦南高速公路(南林段)西移改线、渡头大桥、崇阳溪两岸等路桥工程建设。

关键词:产业集聚

○坚持工业、商贸物流、旅游养生、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吸引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进驻新区,推进与沿海发达地区共建产业园区。

○培育做大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加快引进食品加工、生物医药、机械电子等产业龙头项目。

做精做美绿色城乡

关键词:规划管理

○坚持“绿色、特色、现代”理念,突出“武夷风格”和闽北建筑风格特色,抓好城乡综合交通、公共要素配套等专项规划设计。

○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大力打击“两违”和违章占道停车、乱摆摊经营等现象,提高城市品位。

关键词:山水园林城市

○延伸拓展“点线面”攻坚,深入推进“五千工程”,提升城区“三边三节点”,保护城市自然生态和历史文脉。

○南平中心城市同步推进旧城改造提升和延平新城建设,建成12条市区道路及街巷改造,开工建设4个城市社区公园。

○持续推进各县(市、区)“六个一”工程,力争年内取得明显成效。

关键词:美丽乡村

○实施百个美丽乡村示范、千公里生态绿廊、万人保洁的“百千万”工程,弘扬闽北农村建筑特色,展示山水田园风光。

强化招商用好政策

关键词:招商选资

○深入推进“三维”项目对接,突出重点产业招商、借助招商平台招商、利用地缘关系招商,大力实施“回归工程”,办好“5·13”投洽会和茶博会,开展专场招商推介活动,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

关键词:经贸合作

○积极参与闽东北经济协作区、闽浙赣皖九方经济区和泛珠三角经贸合作洽谈,推动建立更加紧密的区域合作机制。

○发挥南平旅港、澳门南平联谊会和闽北海外社团的作用,深化与港澳台地区经贸文化交流合作,加强与国外友城沟通联系,拓展对外开放领域。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生态文明城市

○完善生态市建设机制,严把新上项目产业政策、资源消耗和环境保护审批关。

○持续推进文明城市建设,邵武、武夷山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其他县(市、区)争创省级文明县城。

关键词:生态保护

○推进水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建设,完成20万亩水土流失治理任务。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严厉打击盗伐森林行为,加快“四绿”工程建设。

关键词:环境治理

○继续开展闽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推进饮用水源保护、养殖污染整治、工业污染整治、城乡垃圾污水整治。

○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

○推动机动车污染防治,开展大气和重金属污染防治。

强化社会公共服务

关键词:社会保障

○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新增城镇就业2.3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2万人。

○完善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建设保障性住房4429套。

○巩固提高新农合参合率,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的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20元。

关键词:教育优先

○实施新一轮学前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新增10所公办幼儿园,建成18所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

○支持武夷学院申报专业硕士点和福建农林大学南平校区扩大办学规模。

○扶持特殊教育,推动民办教育规范发展。

关键词:卫生服务

○全面深化医疗卫生、人口计生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探索组建医疗集团,鼓励社会资本办医。

○完善基本药物制度,促进基本药物优先合理配备使用。

○加快南平市第一医院综合住院病房大楼等项目建设,提升县乡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关键词:推进社会治理创新

○深化拓展“南平机制”,加快构建农技服务、农村流通和综治服务平台。

○推广农村社会治理“1+3”新模式,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健全医患纠纷“南平解法”长效机制。

○深化“平安南平”建设,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持续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

责任编辑:唐丽萍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