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各国防空识别区:美从海岸线外延至200海里
防空识别区,是沿海国家或地区基于海防空防安全需要,在面向海洋方向的领空外划定的特定空域,用于及时识别、监视、管制和处置进入该空域的航空器,留出预警时间,保卫空防安全,实质是基于国防需要而划设的预警区域。
在通常情况下,一个国家的领空方位范围是同国家的邻陆和领海范围一致,在这一范围内行使国家主权,并受到国际法的保护。尤其是在1944年签订的《芝加哥公约》摒弃了以往与领海“无害通过”相似的领空“无害通过”制度后,进一步确立了每一个国家对其领空之上的空气空间具有完全排他的主权原则,任何外国飞行器非经允许不得进入该国领空。但是在其领空之外的公空,对外国飞行器的限制则没有相应的国际法规定,可以说在国际法上既没有做出可以设置“空中安全区”的规定,也没有禁止设置“空中安全区”的规定。虽然国家只能对其领土包括领海的上空行使主权,但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利益,国家也可以将空中管辖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到领空以外的相邻区域。
防空识别区制度始于美国和加拿大。自1950年起,美国颁布法规,宣布在其领海以外数百公里的若干点连线之内建立“防空识别区”,“一切飞往美国的外国航空器,在进入防空识别区时,须提出飞行计划并随时不断报告所处的位置”。美国现在已经拥有北美防空识别区、阿拉斯加防空识别区、夏威夷防空识别区、半岛防空识别区和在“9?11”袭击后建立的华盛顿特区防空识别区。加拿大于1951年设立的“防空识别区”与美国的规定有所不同,它明确规定:该规则适用于一切航空器,只要其飞行路线朝向加拿大,不管其最终目的是否是加拿大,如果违反有关原则,将受到空中拦截。法国在1956年的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期间,曾在离阿尔及利亚海岸80海里以内的空域建立“特别责任区”,要求在此区域内的一切飞机向其报告飞行情况,而且必须在法国所制定的空中走廊内飞行,并与地面识别站保持接触。
- 2013-11-26媒体调查:九成认为防空识别区有利钓岛局势
- 2013-11-26外国飞机进中国防空识别区 地空导弹部队将警戒
- 2013-11-26独家解读:中国为何要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
- 2013-11-26程永华大使驳回日方就防空识别区抗议
- 2013-11-25防空识别区具有超越军事之外的多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