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北“一县一品”特别报道:松溪县、政和县
松溪东门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松溪近年新建的东方铭城小区
中共松溪县委书记 朱仁秀
松溪茶乡之晨
念山梯田
编者按:“吃得健康,活得幸福”,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贯追求。南平好山好水好空气,大自然馈赠的农特产品既优质又有好卖相,当前,南平正在全力创建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着力打造食品加工千亿产业集群。近期,厦门日报与闽北日报携手开展山海协作·闽北“一县一品”特别报道,为厦门市民介绍闽北各地发展的崭新气象,寻找来自绿色腹地的优质农特产品,寻找对传统健康美食的热情和敬意。
核心提示
松溪县与浙江庆元县交界,是海西北联浙沪地区的前锋平台。因古时沿河两岸多乔松,有“百里松荫碧长溪”之秀美景色而得名。随着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升级,松溪与闽北中心区域和长三角发达地区的空间距离日益缩小,参与区域分工协作和产业互动联动的空间不断拓展,松溪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步入了重要历史机遇期。本报专访中共松溪县委书记朱仁秀,为您解读松溪建设海西绿色腹地生态经济强县的发展之路。
松溪县
生态招财 好项目纷至沓来
——访中共松溪县委书记朱仁秀 改善交通保护环境
记者:松溪地处山区,运输成本高,产业发展不足,近年来松溪是如何突破交通瓶颈?
朱仁秀:松溪与浙江交界,过去交通不便,去年12月18日,松溪至建瓯段建成通车,今年6月25日,与松建高速相连的浙江龙泉至庆元高速公路闽浙段通车,松建高速出省通道贯通。这个通道南接宁武高速和京台高速,北接杭新景高速,将国高网长深、杭新景两条主线有机联系在一起,松溪交通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与闽北中心区域的空间距离日益缩小,由松溪2小时内即可抵达温州和宁德港,这为松溪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为此,松溪县委提出,要更好更快地建设海西绿色腹地生态经济强县,打造成对接浙沪地区的山水生态宜居城市和对接武夷山的文化旅游城市。
记者:松溪提出建设生态强县,松溪在生态建设方面都有哪些优势?
朱仁秀:松溪生态良好,极具绿色发展优势。森林覆盖率达75.7%,绿化程度达93.3%,水质达标率100%,是南平市第一个省级生态县,是全国清水笋罐头出口基地、福建省最大的蒸青绿茶出口基地,素有“绿色金库”、“笋竹之乡”的美称。
做大做强四大特色产业
记者:松溪在产业发展方面当地有何规划、思路?在招商引资方面有什么样的优惠政策?
朱仁秀:松溪在产业发展上始终围绕“生态立县”的理念,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出“3+1”产业(“3”即食品加工、竹木加工、机械电子三个传统产业,“1”即生物科技一个新兴产业)发展思路和专项扶持政策,着力做大做强四大特色主导产业,构建具有规模优势的绿色产业体系。
我们特别设立工业发展基金专项,用于扶持“3+1”产业争创品牌、技术创新和新上重点项目建设。同时对现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和安全生产要求的企业,从税收奖励、设备补助、贷款贴息、品牌创建等方面予以扶持。鼓励企业增资扩产,做大做强,对新引进的企业从保障项目用地、地价补贴等方面进行扶持。
今年1—9月,松溪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和增加值增幅均居南平市第一,新引进工业项目17个,计划总投资35.2亿元。目前,松溪电子商务发展走在南平市前列;闽瑞纤维有限公司第二条生产线启动建设;注册资金1亿元的百丈山泉生产项目落地松溪;投资 1亿元的天津渤海商品交易所松溪茶叶现货交易中心,投资7亿元的中国青年影视演员培训基地和投资13亿元的中国茶都建设项目有序开展。
记者:具体到食品加工和生物科技产业,如何做强做大?
朱仁秀:松溪以生态立县,包括笋制品和茶叶在内食品加工产业是松溪县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去年全县食品加工企业完成产值近10亿元,占全县规模经济总量的41.9%。松溪拥有22万亩的竹林以及8.6万亩的茶山。作为全省最大的蒸青绿茶生产基地,去年全县茶叶总产量达7000多吨,创产值2.1亿元,松溪提出建设“中国绿茶之乡”的目标。
在发展食品产业上,松溪六成主要农产品通过农业部产品认证和省农业厅产地认证,拿到市场通行证,同时突出培养龙头企业。亚达集团是全国农产品加工出口示范企业,中国国内大型的清水笋产品制造商和供应商之一,建立自有基地16.5万亩,去年销售额6.79亿元。
松溪现有厚朴、杜仲、辛夷花、茯苓等珍贵中药材种植面积1.86万亩。为培育生物工程、生物制药产业,我们加强中药材基地建设,积极推广中药材GAP标准化种植技术,同时积极引导生物保健产品开发,加大生物药物研制开发扶持力度。
地方特产
●松溪绿茶: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使松溪绿茶具有“外形紧秀绿润、内质清香持久,汤色嫩绿清澈,滋味清鲜回甜”的优良品质。
●松溪灵芝:由于优越的自然环境加上先进的种植技术,松溪产的灵芝产量高、质量高、朵形大,菌盖原,色泽好,品质优良。灵芝能防治多种疾病,是滋补强壮、扶正固本的珍品。
●杏鲍菇:是近年来开发栽培成功的集食用、药用、食疗于一体的珍稀食用菌新品种。菇体具有杏仁香味,肉质肥厚,口感鲜嫩,味道清香,营养丰富,能烹饪出几十道美味佳肴。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促进胃肠消化、增强机体免疫能力、防止心血管病等功效。
●山蕗:原是一种野生蔬菜,现有人工栽培,根据日文翻译叫“山蕗”,中文学名叫掌叶蜂斗菜,片叶呈掌状,似南瓜叶,俗称为野南瓜。具有健胃消食、清凉解毒、降脂等功效,是药膳兼容的保健蔬菜,松溪生产加工的山蕗菜主要销往日本。
●松溪黄粿:又名黄米粿、黄金粿,黄里透绿、清香柔韧可口,含纯植物碱,营养丰富,既可当菜又可当主食,是闽北一带极富特色的传统年糕。
交通导航
●公路:厦门到松溪县,可走沈海高速线或泉三高速线,全程约500多公里,车程均约6小时
●机场: 厦门高崎机场——武夷山机场,全程约45分钟
武夷山机场——松溪(全程高速),全程约 150公里/ 1.5小时
历史探幽
松溪历史悠久,建置于三国吴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宋开宝八年(975)改名松溪县。春秋时期,著名铸剑大师欧冶子在城南湛卢山上铸成名扬天下的“湛卢宝剑”,城西九龙窑是宋代烧制贡瓷的遗址。松溪历代文风昌盛,人才辈出。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及元代学者杨缨等人曾先后在湛卢山建造“吟室”讲学授徒。历代共有28人考取进士,涌现了众多仁人志士。
烫金名片
●闽北首个省级生态县
松溪生态优越,近年来持续推进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水利、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旅游等6个方面31个重点项目建设,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去年底,松溪通过省生态县验收考评,成为闽北首个省级生态县。
●全省最大蒸青绿茶出口基地
松溪名优绿茶多次获得国家、省级名茶称号,“松溪绿茶”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批准为地方证明商标。
●松溪三宝
湛卢宝剑、九龙窑瓷器、松溪版画为“松溪三宝”,“松溪三宝”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近年来,以“松溪三宝”为龙头的松溪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湛卢宝剑已开发30多个系列260多个品种,九龙窑瓷业已研制生产青瓷、黑釉、冰裂纹三个系列300多个品种,成立版画产业化发展中心。2000年6月,松溪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版画艺术之乡”。
核心提示
政和县,全国最大的白茶生产和出口基地、中国白茶之乡、中国楠木之乡、中国锥栗之乡、中国竹具工艺城、原中央苏区县。这里,山川毓秀,景色宜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地质公园佛子山被誉为“地质绝景”,省级风景名胜区、道教胜地洞宫山是“环琅福地”。如今,你可到政和看“海”,作为闽北离海最近的县,这里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期本刊政和县县长黄爱华为你解读政和的绿色追赶之路。
政和县县长 黄爱华
冬日的国家地质公园佛子山
政和外屯洋后古廊桥
政和县
政通人和 创业投资新热土
——访政和县县长黄爱华
二元气候得天独厚
记者:政和县有哪些特色农产品?
黄爱华:政和县名因茶而得,政和主要产红茶、白茶、绿茶、花茶等,其中以政和工夫红茶与政和白茶最为出名。全县年产白茶4000多吨,是全国最大的白茶生产和出口基地;“政和工夫”是中国驰名商标。政和县全县有茶叶加工企业170多家,茶园10万亩,年产量超过1万吨,茶叶总产值7亿多元。
政和有竹林面积46万亩,是“中国竹具工艺城”,全县竹产品有竹餐具、竹茶具、竹灯具、竹家具、竹炭用品及竹具工艺日用品等六个系列3000多个品种。只要你想得到的竹产品,政和都可以生产出来.此外,政和的高粱酒、香菇、茉莉花、锥栗、杨梅、银杏、酱油等都很受人们欢迎。
记者:政和高山区农作物为什么广受沿海居民欢迎?
黄爱华:这是因为政和是个十分独特的地方, 全县地势高低悬殊, 形成独特的高山、平原二元地理气候,这在华东地区很罕见。这里冬可看雪,夏可避暑,是个好地方。政和全县面积1745平方公里,海拔在800米以上的高山区占全县面积一半之多, 是华东地区唯一的面积最大的高山台地,夏天最高气温34℃,年均气温13.9℃,是“天然的空调”,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非常高。
政和高山区种植的3万亩高山蔬菜,由于日照充分,昼夜温差大,长得慢,周期长,口感特别好,在厦门、福州、温州、杭州、上海等城市很受欢迎。凡是来政和的外地朋友,只要吃一吃政和猪肉,就念念不忘。
用足政策提升“四大经济”
记者:政和这几年变化之大,动力之源在哪里?
黄爱华:区位偏远、交通闭塞,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是政和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宁武、松建两条高速公路去年开通,政和县到宁德三都澳港仅1个多小时车程,成为闽北离海最近的县,政和的后发优势开始凸显。
对于前所未有的机遇,政和人倍加珍惜。去年5月,政和县在高速公路出口的石屯镇,规划建设25平方公里的同心经济开发区。为了实现高效率服务客商,开发区仅用一年多时间就平整出3500亩用地,着力打造机电产业园和竹深加工、食品加工产业园,打造百亿工业园区。在园区招商时提出“两个不见”,通过建立并审联批制度、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让企业不用见部门、不用见群众,就可以安安心心搞生产。目前,已有54家企业落地,总投资52个亿,达产达效后产值将超百亿。这个发展曲线的拐点,被称为“政和突变”。
当前,政和县正抓住省长挂点、省统一战线助推政和发展等难得的发展机遇,坚持“输血”和“造血”并重,用好用足各项扶持政策,加快推进扶贫项目建设,着力突破城市、工业、旅游、回归经济等“四大经济”,着力提升传统产业,催生新兴产业,加快产业集聚。
记者:除加快经济开发区建设,政和在发展农业方面有哪些规划?
黄爱华:政和县努力通过引进工业项目带动农业发展,引进了欧圣实业(福建)公司,在政和投资20亿元,年出产肉鸡6000万羽;引进央企中科建设集团、金葛花科技有限公司等有实力的大企业,一期已种植葛根1500亩、养心草500亩、山油茶2万多亩,开发养心茶饮料、葛根饮料和山茶油等食品。
这几年,政和的设施农业加快发展,已建成闽北最大的钢构大棚基地——东峰千亩设施农业示范基地,还建有矮地洋高山蔬菜生产示范基地,东涧花卉示范种植330亩。
地方特产
●政和白茶: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以中国国家级优良茶树品种茶政和大白茶品种为原料,经政和县茶农特有的制茶技艺加工生产,具有鲜纯、毫香、凉爽的品质特征,有解暑、退热、降火、解毒、止泄、杀菌、抗氧化、抗辐射、抗肿瘤等功效。
●政和工夫红茶:政和工夫红茶,创制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因制作颇费工夫,所以取“工夫”二字。其香高味醇,以茂旺、瑞茗、茗香轩、泰云春为代表的红茶受到茶界泰斗张天福的好评。2010年10月,“政和工夫”荣膺中国驰名商标。
●东平高粱酒:政和东平镇享有得天独厚小盆地环境和远近闻名的金峰山优质矿泉水,东平高粱酒采用传统纯粮固态发酵工艺酿造,具有“柔、和、净、爽”的独特风格, 有“福建老字号”、“八闽第一窖”美誉, 1982年被福建省轻工厅评为“名优”产品,早年与金门高粱酒齐名。
●政和苦楮干:政和县海拔千米的高山区镇前、澄源、杨源三个乡镇漫山遍野长着苦楮树, 苦楮树的果实苦楮果形同小锥栗,苦楮果去壳磨成浆,经过十六道工序,制成苦楮腐,切片晒干,做成了苦楮干。
交通导航
●公路:厦门——泉厦高速公路——福泉高速公路——三福高速公路——南平连接线——浦南高速公路——松建高速公路——政和,全程约 500多公里/5小时
●机场: 厦门高崎机场——武夷山机场,全程约45分钟
武夷山机场——政和(全程高速),全程约 110公里/1小时
历史探幽
政和县有千年历史,公元1115年,政和产的白毫银针白茶进贡给宋徽宗,徽宗喝完后龙颜大悦,将“政和”的年号赐给政和,政和县由原来关隶县改名为政和县。政和县名因茶而得,是皇帝赐名的地方,全国少有。大理学家朱熹之父朱松曾任政和县尉,朱熹在此孕育生长,生前常来拜祖、讲学,故政和有“先贤过化之乡”的美称。杨源四平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被称为中国戏曲活化石。
烫金名片
●木拱廊桥:木拱廊桥是中国传统木构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一类结构形式,在世界建筑发展史上惟中国独有,建造历史至迟始于宋。政和有132座古廊桥,其中木拱廊桥有7座,政和廊桥数量之多全国罕有,政和可称为天然的木拱廊桥博物馆。
●中国白茶之乡:政和白茶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品,全县年产白茶4000多吨,传统工艺白茶占福建省白茶产量的70%,是全国最大的白茶生产、出口基地,茶叶出口欧美等国家和港、澳地区。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佛子山:佛子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是国家地质公园,山中保留着1亿年前先后四次火山爆发留下的遗迹,其独特的地貌在华东地区绝无仅有,面积137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