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北“一县一品”特别报道:松溪县、政和县
用足政策提升“四大经济”
记者:政和这几年变化之大,动力之源在哪里?
黄爱华:区位偏远、交通闭塞,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是政和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宁武、松建两条高速公路去年开通,政和县到宁德三都澳港仅1个多小时车程,成为闽北离海最近的县,政和的后发优势开始凸显。
对于前所未有的机遇,政和人倍加珍惜。去年5月,政和县在高速公路出口的石屯镇,规划建设25平方公里的同心经济开发区。为了实现高效率服务客商,开发区仅用一年多时间就平整出3500亩用地,着力打造机电产业园和竹深加工、食品加工产业园,打造百亿工业园区。在园区招商时提出“两个不见”,通过建立并审联批制度、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让企业不用见部门、不用见群众,就可以安安心心搞生产。目前,已有54家企业落地,总投资52个亿,达产达效后产值将超百亿。这个发展曲线的拐点,被称为“政和突变”。
当前,政和县正抓住省长挂点、省统一战线助推政和发展等难得的发展机遇,坚持“输血”和“造血”并重,用好用足各项扶持政策,加快推进扶贫项目建设,着力突破城市、工业、旅游、回归经济等“四大经济”,着力提升传统产业,催生新兴产业,加快产业集聚。
记者:除加快经济开发区建设,政和在发展农业方面有哪些规划?
黄爱华:政和县努力通过引进工业项目带动农业发展,引进了欧圣实业(福建)公司,在政和投资20亿元,年出产肉鸡6000万羽;引进央企中科建设集团、金葛花科技有限公司等有实力的大企业,一期已种植葛根1500亩、养心草500亩、山油茶2万多亩,开发养心茶饮料、葛根饮料和山茶油等食品。
这几年,政和的设施农业加快发展,已建成闽北最大的钢构大棚基地——东峰千亩设施农业示范基地,还建有矮地洋高山蔬菜生产示范基地,东涧花卉示范种植330亩。
地方特产
●政和白茶: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以中国国家级优良茶树品种茶政和大白茶品种为原料,经政和县茶农特有的制茶技艺加工生产,具有鲜纯、毫香、凉爽的品质特征,有解暑、退热、降火、解毒、止泄、杀菌、抗氧化、抗辐射、抗肿瘤等功效。
●政和工夫红茶:政和工夫红茶,创制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因制作颇费工夫,所以取“工夫”二字。其香高味醇,以茂旺、瑞茗、茗香轩、泰云春为代表的红茶受到茶界泰斗张天福的好评。2010年10月,“政和工夫”荣膺中国驰名商标。
●东平高粱酒:政和东平镇享有得天独厚小盆地环境和远近闻名的金峰山优质矿泉水,东平高粱酒采用传统纯粮固态发酵工艺酿造,具有“柔、和、净、爽”的独特风格, 有“福建老字号”、“八闽第一窖”美誉, 1982年被福建省轻工厅评为“名优”产品,早年与金门高粱酒齐名。
●政和苦楮干:政和县海拔千米的高山区镇前、澄源、杨源三个乡镇漫山遍野长着苦楮树, 苦楮树的果实苦楮果形同小锥栗,苦楮果去壳磨成浆,经过十六道工序,制成苦楮腐,切片晒干,做成了苦楮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