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南平频道 > 正文

自掏腰包为村里垫付20万 南平有个“吃亏”主任

www.fjsen.com 2013-11-06 09:20  侯希辰 肖春道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南平有个“吃亏”主任

吴隆和不仅想改良山上的锥栗,还带领大家在锥栗园里套种山茶树

东南网11月6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侯希辰 肖春道 通讯员 赖家松 文/图)“建烤烟房,垫付8万元;修机耕道,垫付10万元……我们粗粗一算,他已经为村里垫资20多万元。”海拔900多米的南平政和县杨源乡筠竹坑村,是当地最偏远的山村之一,半数以上人口外出。当记者来到筠竹坑村时,村民们算起了村主任吴隆和这些年垫付的钱。

吴隆和说:“我当村委会主任,就想实实在在为村里做点事,自己吃点亏没关系。”

菜卖不出去我收

从政和县城到筠竹坑村,开车要近2个小时,村民想致富,门路难寻。2006年,原本在外搞运输的吴隆和,决定回村里,带领村民一起致富,“我们这里没有污染,最适合种植高山蔬菜。”

当选村主任后,吴隆和发动村民种菜,“菜价好,你们自己去卖,卖不出去我来收。”2007年,8户村民种了150亩花菜,挣到了钱。2008年,村里十多户人种了近200亩花菜,可当年菜价下跌,1斤1毛钱都没人收,眼看菜就要烂在地里了。吴隆和兑现承诺,把杨源乡5个冷库全部租下来,以每斤5毛钱的价格,收下20万公斤花菜。

随后,吴隆和北上温州、义乌、金华,南下晋江、三明、厦门等地找销路。下半夜去蹲市场,“一个个联系搞批发的老板,晚上就睡在车里。”村民们的花菜都卖了出去,而他没赚到钱,还贴进了车油费,“我亏点不要紧,村民不能亏”。

2009年,吴隆和与几名村干部一合计,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这些年,越来越多的村民通过种菜赚到钱。

条条机耕道通高山

种烟,是吴隆和为筠竹坑村村民找到的另一种致富门路。2007年,“我自己先种了85亩‘试验’。”看吴隆和种烟,有村民跟着也种了起来。第二年,村民种了350亩烟叶,纯收入120多万元。

筠竹坑村大都是山垅田,因为不通机耕路(注:拖拉机耕田专用的田间道路),许多被撂荒了。开机耕道,村里拿不出钱,吴隆和就自己掏腰包垫上,现在已有9条总长15公里的机耕道,撂荒的近400亩山垅田相继开垦出来,全部种上烟叶。吴隆和说,垫钱、亏钱他都乐意,因为筠竹坑村年人均纯收入从2006年的不足3000元,提高到2012年底的6000多元,“好多外出打工的村民,都回来了”。

吴隆和告诉记者,他还有不少脱贫致富的新计划,比如在村里8000亩锥栗园套种山茶树,“一棵山茶树,能增收几百元,还保护了水土”;比如把地瓜干做成休闲食品,“再过几年,你们再来,会看到不一样的筠竹坑村”。

责任编辑:陈颖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