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南平频道
> 正文
让“稻花鱼”四季香飘武夷
www.fjsen.com 2013-10-14 15:43 来源:闽北日报
我来说两句
坑沟式养殖提高产量
改名为稻花鱼的鲤鱼带来的市场效应,不仅波及吴屯的后源、后乾、倪坜、麻坜、岭根等高山村,而且渐渐向周边县市周边乡镇的高山村辐射。
有着上千年养殖鲤鱼历史的岚谷乡,搭上了稻花鱼的这趟致富班车。“合作社有30多户农户,用300多亩稻田进行种稻及养鱼。”岚峰稻花鱼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树兴说,作为横墩村村主任,他有责任挖掘、整理村里的资源,打造一条让村民致富的路子。吴屯稻花鱼的发展给了他启发。横墩村海拔高,又是水源地,水质良好,养出的稻花鱼肉质鲜嫩口感好、营养价值高,一向受人喜爱。为何不进一步发挥这个产业优势?
在武夷山市农业局的指导下,张树兴以100多亩稻田种稻养鱼、30多亩鱼苗免费供应的魄力,带动横墩村30多户农户于今年4月成立了岚峰稻花鱼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吴屯乡的传统养殖方式不同,合作社采用的是坑沟式养殖技术,选用的鲤鱼品种也是福建省农业厅新研发的名为“福瑞鲤”的品种,跳跃能力更强、肉质也更鲜美。张树兴要求社员按照每亩田放入600尾左右鱼苗的标准,设立田间竹牌标记,实行水产养殖管理规范化、科学化,保证鱼苗的高成活率、高产量。
坑沟式养殖,需要挖坑挖沟,因此在养殖的第一年成本比较高。“虽然提高了成本,但产量却比传统养殖增加许多。”张树兴介绍说,传统养殖最高亩产25公斤,坑沟式养殖技术可将亩产量提高到50—75公斤,“而且坑沟的水更深,鱼被鸟捕吃的损失率降低不少。”
“通过今年的示范,我相信明年会有更多农户加入合作社。”张树兴初步估计了一下,今年合作社养殖稻花鱼,扣除成本,每亩收入超过1000元。养殖稻花鱼,不仅不影响种植水稻,而且因为不能施化肥不能打农药,反而提高了稻谷的品质。“等于说养鱼不但赚养鱼的钱,还赚了种稻的钱。”他说。
相关新闻>>
- 2013-05-01宁化安远2万亩稻田放养生态稻花鱼
- 2010-09-30农民在捕捞稻花鱼
- 2010-09-17武夷山吴屯乡稻花鱼 “9•8”投洽会上出风头
- 2010-04-22闽北山区后乾村发展“稻花鱼” 带动乡村旅游
相关评论>>